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广东
归侨知识分子楷模黄清渠,为广东统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 图为黄清渠。(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清渠,1929年11月23日出生,被誉为归侨知识分子的楷模,曾担任过广东省政府、 政协以及致公党中央领导职务。

  1982年,他被调到广州工作。黄清渠前往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报到,急切要求给自己安排工作。领导见他年过半百了,又是初来乍到,劝他别着急,休息几天再说。黄清渠恳切地说:“我工作惯了,在家里呆不住啊!”

  就这样,黄清渠马不停蹄开始了来广州后的第一个攻关项目:研制反射式红外线水份测定仪。研制测定仪要求精密,技术难度大。黄清渠作为项目负责人,以身作则,事必躬亲,常常吃住在所里,一天当两天干。经过夜以继日的辛勤努力,终于在较短的时间研制成功反射式红外线水分测定仪,填补了广东省在这个领域的空白。

  1984年7月,在广东省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闭幕的第二天,粤港澳媒体纷纷报道了会议补选黄清渠为广东省副省长的消息

  按照省里的分工,黄清渠副省长分管科技和侨务。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深入调査研究广东的科技状况,写了一份万言的《广东科技现状的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广东科技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广东科技发展的规划。这份符合广东实际又富于创新意识的报告,得到了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广东科技的发展方向、体制改革以及对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身为技术专家,黄清渠对引进科技人才情有独钟。他上任那年的国庆节刚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如何从海外和港澳地区引进科技人才为广东经济建设服务等问题。他说,目前广东各项建设急需人才,在国内培养人才当然是一个最根本的重要办法,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因此,从海外和港澳地区引进人才便成了当务之急。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几年大刀阔斧的拨乱反正,广东的侨务工作开始出现了可喜的景象:落实华侨房屋政策全面铺开,许多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海外乡亲报效祖国的热情更加高涨,扶老携幼回来寻根访祖、旅游探亲的,远道而来投资经商或者捐资赠物支持公益事业的,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归侨、 侨眷集资办企业的犹如雨后春笋。

  在侨务工作中,最令黄清渠牵挂的是全省29个华侨农场十多万归侨(当时包括海南岛在内)的生活问题。这些农场大多环境差、底子薄,管理体制又存在弊端,长期亏损,要靠国家补贴勉强过日子,许多归侨、难侨仍在为温饱挣扎。

  黄清渠冒着酷暑严寒,跋山涉水,全省的华侨农场无不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黄清渠每次从华侨农场回到广州,人瘦了,皮肤也黑了。可是看不到他任何沮丧失望的神情,他的眼神更加坚定自信。

  1986年春,召开了全省华侨农场工作会议。会议着重研究农场的管理体制、 经营思想和经营方针等关系农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会议提出了扩大农场自主权、办好职工家庭农场、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横向经营等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会议还宣布,成立华侨农场改革小组,任命黄清渠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拉开了华侨农场改革的序幕。

  1988年初,广东省政府换届,年近六旬的黄清渠从副省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当选为广东省第六届政协副主席。同年底,他当选为致公党广东省委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前, 他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黄清渠在省政协兼任提案委员会主任。提案是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他一丝不苟,对每一个提案都认真审阅,然后组织工作人员分门别类,送交相关部门办理,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黄清渠主持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工作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是,重视有识之士和实干家,重视增强政党的活力。虽然他这段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加强致公党的自身建设、发挥致公党的参政议政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省致公党成员都庆幸有这样一位好领导带领大家前进。

  1989年1月,正值江南的隆冬,黄清渠冒着寒冷带领省政协委员在外地视察,一路风尘仆仆。刚回到广州,接着又奔赴深圳,参加在那里举行的致公党深圳市委会成立大会,还兴致勃勃地到沙头角参观一个成员创办的磁性材料厂。

  1月23日,即黄清渠从深圳回到广州第二天的下午,来到致公党省委会机关主持常委会。刚坐下来,便突然双目紧闭,脸色苍白,浑身瘫软,再也不作声了。在场有经验的人知道,这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随即送医院进行抢救。经抢救无效,黄清渠与世长辞,终年未满60岁。

  黄清渠对振兴中华一片丹心,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虽然人生道路坎坷,但初衷不改,义无反顾,为祖国的繁荣、广东的发展殚精竭虑,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