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王景霞:加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有效发挥人才保障作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019年初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但是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方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一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界定不够明确、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从国家到地方普遍缺少对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与义务的相关规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也主要停留在学生实习、企业用工等较低层次,参与课程建设、实训、产学研结合等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力度不强、数量不足、深度不够。 

  二是地方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体制缺乏联动机制。地方普遍没有建立中长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预测发布机制,致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专业、结构、层次等方面缺乏权威的数据引导,很难把握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导致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发展、毕业生与地方企业人岗不匹配的问题。 

  三是职业院校自身实习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损耗大且运营成本较高,各职业院校对实训设备、场地、工位普遍投入不足,实训开工率相对较低。受此制约,学生动手机会偏少、实践能力不足、岗位适应性较差,企业急需的懂技术、高水平、能上岗的技能人才很难招到。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规划与管理,加快推进地方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相关规划,打破部门隶属界限,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职业院校以及企业组成的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联席推进会,合力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工作,搭建更多校企双向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办职业院校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鼓励地方区域内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公办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 

  二、建立中长期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预测发布机制,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指引。政府应宏观把握,积极引导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技术进步相适应,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力求适度培养、超前储备区域经济新兴产业以及各行业企业急需的人才。 

  三、明确责任,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完善促进本地区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定考核工作机制,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落实共建实训基地支持政策及学生实习报酬、实习责任保险等,特别是明确企业在接收职业院校教师挂职入企锻炼、学生实习实训、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未尽到责任和义务的企业,在招工用人、土地供应、融资支持、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限制。 

  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各职业院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大力促进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相衔接,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能力和质量。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