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王春林: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农业经济发展。当前,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农业科技创新主要为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与生产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创新动力不足,技术转化率较低,此外还存在着政府机构导向性强、机制不够灵活、市场竞争力较弱与新型经营主体联系不够密切等问题。 

  二是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与成果产业化要求不适应。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以及成果评定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以“职称”为导向的科研评定机制,使搞科研就是为了评成果、晋职称,科研价值的目的性导向性与现代农业科技的需求存在偏差。 

  三是农业科技研发人员趋于老龄化。农业科研人员青黄不接、年龄断层的问题日益突出,且农业科技人员分布不均,大部分科技人员分布在市、县级单位,在乡镇一线从事农技服务的人数少且学历水平多数较低。 

  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体量小、竞争力弱,彼此之间缺少协同作业,也阻碍了农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 

  此,建议: 

  加强金融要素保证,多方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既加强对重大关键性农业技术革新的重点投入,也增强农业科技人员配置,同时注重改善农业科研部门研发条件,逐步形成有益于农业创新的科研环境,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大力发展农业金融,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研投入机制。 

  促进智力要素发展。全面提升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农民及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掌握和应用农业新技能的水平,转变其思想观念,把他们培养成素质高、能力强、思维活的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创新的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对贡献突出者的奖励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水平。 

  三、加快科技要素流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农业技术宣传培训活动,做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坚持以市场化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起机构布局合理、学科结构严谨、人员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开发服务体系。 

  四、培育壮大主体要素。培育和塑造一大批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业态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加大对农业种养殖大户在资金、信贷、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扶持专业农业大户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倡导大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装备、网络设施、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配套项目的扶持力度,为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