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陕西
【媒体聚焦】陈超:建议高度重视“硬科技”创新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副校长陈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 陆航/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两会现场讯(记者 陆航)当前,科技创新正在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副校长、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超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硬科技”是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是国之重器和利器,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在核心技术上追赶超越、掌握先机,把事关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已刻不容缓。他建议将“硬科技”上升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制定国家“硬科技”发展战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陈超委员。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副校长、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超作为在联组会上发言的8位委员之一,向总书记介绍了“硬科技”不只是技术过硬,还体现对经济发展要提供硬支撑,对国家和城市的竞争力提供硬实力。 

  陈超委员告诉记者,所谓“硬科技”,就是以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关键领域高精尖科技,是对民族复兴、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性技术。“硬科技”区别于互联网模式、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形成的原创技术。“硬科技”具有高门槛、难以被复制和模仿,需要五到十年以上的积累才能形成。“硬科技”强调自主性、原创性、核心性,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 

  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今年两会期间,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热映,影片展示了我国在桥、水、陆、港等一大批基础建设工程上的辉煌成果,这些成就离不开自力更生和科技创新的支撑。“硬科技的概念诞生于西安的光机所。”陈超介绍,“硬科技”是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视和关心分不开的。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调研时对科研人员说,转方式调结构,首先是创新驱动。我们的科技创新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当年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取得巨大成就,现在国力增强了,我们仍要继续自力更生,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陈超说,从全球范围来看,航天技术,火箭发射与卫星发射技术,量子通信,高铁技术,无人车属于“硬科技”范畴;从国内范围来看,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的研制与生产,属于“硬科技”;光子芯片研发、智能服务机器人、工业无人机、北斗导航应用技术、集成电路制造、通讯终端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光电子器件及战略性新兴产品以集成电路中的高性能传感器用关键芯片等均属于“硬科技”范畴。发展“硬科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前瞻布局,需要制度创新。 

  陈超提出,要从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层次认识“硬科技”。“硬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标尺、是当前振兴实体经济的强大内生驱动,更是国之重器和利器、是国家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硬实力”角逐的决胜之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还没有实现全面突围,在相当多领域仍然缺少话语权。同时,从建国后的历史经验看,当年如果不咬牙发展自己的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之重器,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发展的环境。这些“硬科技”的研究和投入,是我们砸锅卖铁也必须做的国家战略。 

  陈超表示,要从为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的层面看硬科技。经过近 40 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要实现从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和服务业大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从“要素驱动” 转向 “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硬科技集聚的实体经济领域将成为提质增效的主战场。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品牌、质量、标准上差距还比较大。我国的高铁、航天、核电等领域能够成功走出去,正是因为攥住了核心关键技术。 

  陈超强调,要从“中国制造 2025”看“硬科技”。“中国制造 2025”所强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与硬科技所涵盖的领域是高度一致的。这些 “比高科技还要高” 的硬科技,不仅“硬”在技术的高壁垒和原创性上,更“硬”在其激活创新活力、提升经济的价值和能力上,能够为新工业革命提供强大支撑。有科技人士指出:“在硬科技领域,中国终将领跑全世界”。 

  陈超建议: 

  第一、将“硬科技”上升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制定国家级“硬科技”发展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列为国家“刚性”支持计划。 

  第二,针对西部地区做好“硬科技”布局,夯实发展平台和基础条件,形成“硬科技”生态体系。在综合性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政策先行先试、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落地上给予倾斜,建立健全“硬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完善“硬科技”发展政策、优化环境,为科研人员减少羁绊束缚,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优化扶持方式,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硬科技”的转化和应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年3月13日)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