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云南
媒体报道的,就是社会关注的,我们的代表委员“发声”集

  为国计民生多一份鼓与呼,这样的报道,才是有良心、有担当的报道。

  2019云南“两会”期间,我们媒体的关注点在哪?或许就是这个社会的关注点在哪?我们致公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有何“发声”?小编结集整理发布,带你进入“读报”时间……

  媒体:云南网

  标题:《杨洋:打出“组合拳”解决基层“看病难”》

  对象:杨洋(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员、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今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急救的能力和水平,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被列为今年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之一,省卫健委将如何落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1月29日的“厅局长通道”上,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洋和记者面对面进行交流。

  “群众在看病就医中的难题,有一部分体现在到大城市找大医院的专家,就出现了一号难求的问题。”杨洋表示,就云南而言,受交通条件限制,群众的诊疗量大部分在基层完成,这与当前基层基础薄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基层也出现了“看病难”的现象。在健康扶贫中的29种大病,只有中末期肾病可以在所有的县医院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其余疾病的治疗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今年省政府把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和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省卫健委将从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要把县级医疗机构打造成县域医疗中心,通过打“组合拳”的方式确保完成县级医院提质达标工程。

  杨洋称,首先,对每一所医院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允许医院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补齐短板,对于人口较少的县或当地百姓疾病发生率较小的科室,不强行要求医院补齐短板。通过“一院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每一家医院都制定了提质达标方案,配套建设七大中心。同时,加大对口帮扶的力度,无论是在科室建设、人才建设,还是设备配齐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大力推广远程诊疗,建设专科互联网医院,以此让县级医院能够实现提质达标的目的。2016年,云南20所县级医院达到国家的基本标准,去年新增40所医院实现达标,今年10所县级医院有望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到2020年,90%的县级医疗机构将达到国家的服务标准,实现大病不出县。

  针对影响百姓健康最大的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在乡镇和社区建立慢病管理中心,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建立急救站,加强基层医生对重症病、急性病的识别能力,能够第一时间实施有效、紧急的处理,提高一线的急救能力水平。此外,还对乡镇医生开展学历队伍提升工程。“2018年,村卫生室全面实现达标化建设,今年争取每一位乡村医生都达到中专以上学历。让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都能强起来、活起来、稳定起来,有效解决百姓就医看病的难题。”杨洋如是说。

  媒体:云南政协报

  标题:《中医药在云南大健康产业中大有可为》

  对象:孟庆红(省人大代表、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离开中医药就谈不了大健康产业。”“没有中医药的大健康产业就不成其为健康产业。”1月29日下午,围绕中医药助推云南大健康产业的话题,省人大代表、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孟庆红,省政协委员、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带头人、教授袁嘉丽,省政协委员、云南省中医医院副院长、教授叶建州,省政协委员、云南省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何渝煦,云南省中医医院院长温伟波走进两会聊天室,对如何打好云南“三张牌”和构建云南大健康产业,纷纷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提出意见建议。

  讨论中,嘉宾们认为,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转变和医学模式的变化,中医药“天人合一”和“整体论治”的思路更为贴近医学和健康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中医药“大健康”时代已经来临。中医药在实施健康云南战略、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助力最美丽省份建设中大有可为。

  目前大健康产业的概念较为混乱,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失去了云南本土特色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嘉宾们建议,一要提高对中医药助推云南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性认识,将其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对待;二要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使人才的输送跟上时代发展之需,与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中医养身和保健之需相匹配;三要加大投入,改善目前我省中医药系统普遍面临的硬件和设施简陋之尴尬;四要打造大健康产业不能忽略了对医疗机构的重视,更不能弱化了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五要加大中医治未病的力度,切实引导大众从重治轻养到轻治重养的转变。

  嘉宾们表示,大健康产业走到今天,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全社会对中西医融合发展的重视,共同缔造一个健康生活的时代,提升大众的生活幸福指数,让健康扶贫在我省的脱贫攻坚中继续发挥巨大作用而努力。

  媒体:云南人民广播电台

  标题:《刘卫红:云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建议》

  对象:刘卫红(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

  访谈大意如下(录音稿略):

  刘卫红介绍了云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存在:产业发展推进较慢,组织保障亟待加强;云南省及各州(市)财政补贴政策推出缓慢;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数量、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控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加大省级财政补贴、尽快完善充电设施建设等。

  媒体:云南日报

  标题:《聚焦实业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对象:耿聪(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云南省委常委、海外联谊委主任、云南致公文化交流联谊会会长、云南银鹏集团董事长)

  李冰晶(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会主委、昆明市政协副主席)

  丁仁展(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云南省委委员、参政议政委主任、云南省农科院国际所副所长、绥江县挂职副县长)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实体经济萎缩,市场消费能力差;融资难、融资贵,企业缺乏发展资金;税费负担重,变相收费名目多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委员耿聪、李冰晶、丁仁展在提案《聚焦实业 推进云南省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建议,加快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营造商业氛围、健全信用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完善法制环境,振兴实体经济,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提案中说,要调整银行信贷政策,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能力更强、适用对象更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健全完善税制,推行结构性减税并优化税负结构,为企业减负。制止变相收费,保证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排查、减免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控违规设立非税收入项目,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收费管理。

  媒体:云南网、云南政协报

  标题:《琚坚委员:打通昆明盘龙江健身步道 让健康从慢跑开始》

  对象:琚坚(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云南省委常委、科教文卫委主任、昆医附二院特需病房科主任)

  昆明盘龙江沿岸已成为春城市民休闲跑步和锻炼的最佳去处,但令人遗憾的是,沿岸被大大小小的公路隔断,没有像上海、香港、厦门、苏州等城市一样有一条“打通全城”的健身步道。有鉴于此,1月28日,省政协委员琚坚建议,通过修建下行通道、上行天桥等方式,将盘龙江健身步道连通,方便市民锻炼,减少交通隐患,实现“一路向前”。

  琚坚认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昆明市政府大力整治滇池流域,以及盘龙江沿岸的环境。盘龙江两岸建起了美丽的临江花园。清洁工打扫沿江路面,园艺工浇花、剪草,打捞船巡江打捞垃圾。相关部门还专门针对两岸居民进行“爱护盘龙江,保护母亲河”教育及宣传活动。

  琚坚在提案中表示,健康的概念除防病治病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很重要,快走或慢跑是一种最简便的运动方式。在全国的各类大、中、小城市里,健身步道已经非常常见。截至2017年底,上海有173条健身步道,全长479.8公里。其他城市如香港、厦门、苏州也有各类环湖、沿江、沿海的健身步道。香港甚至通过人行天桥,将住宅小区与沿海健身步道相连,让居民直接从小区内就可进入健身步道锻炼。近期,厦门市政府要求建设单位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修建下行通道、上行天桥等方式,将健身步道设置成时而登坡、时而下行的特色通道,实现“一路向前”。

  有鉴于此,琚坚建议,在昆明盘龙江健身步道通过公路和桥梁的地方,通过修建下行通道、上行天桥等方式,让健身步道一路畅通,方便市民锻炼的同时,减少交通隐患。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