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云南
新型政党制度与人民政协工作

编者按:

  2018年开始,致公党中央启动实施了“学习十九大,弘扬好传统”致公讲堂活动,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邀请党内外专家学者、党务工作者进行授课,推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广大党员铭记合作初心,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万钢主席强调,要深入开展致公讲堂活动,提升讲堂质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传播技术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党员受益。“云南致公”将陆续“开讲”。

△ 本文作者:孟庆红

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

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一、新型政党制度赋予人民政协新使命新要求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流政治。政党制度作为一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对人类政治生活的运行发挥着支撑性作用,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的一种新范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制度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说它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以宪法、法律、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搭建协商平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增强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造,在理论根基、代表性、党际关系、决策功能等方面具有超越旧式政党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没有最好的政党制度,只有最适合的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本质上既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也有别于原苏东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赋予人类政党政治更加生动、丰富、有机的理论内涵,从而彰显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信。

  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增强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自信。习近平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论述从利益代表广泛性、利益整合性和治理有效性的维度阐明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发出了“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 “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正式确立。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仍在不断发展完善的新型政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并适合中国实际和发展方向的伟大政治创造。

  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增强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契合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中华文化追求和而不同、提倡兼容并包,善于吸纳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并进行融合创新发展。这种文化精神深植于内心,影响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体现这种文化精神的政治制度也更加契合中国人的心理,更易获得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

  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把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二、新时代催生人民政协工作新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适应新型政党制度对人民政协提出新要求,政协务必树立新观念,实现工作的新作为。

  意识指导行动,体制机制的更新和演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念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由于制度在现实中具有自我增强机制,一旦制度走上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出现 “路径依赖”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协工作仅仅依靠行政命令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务实创新的氛围,通过合理性的投资实现价值观念的变更,改变已经存在的阻碍政协工作的价值理念,培植新观念。

  当前,各级政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履职能力不够、履职动力不足、履职热情不高、履职效果不佳的现象。这与政协各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有关,但更为关键的则是思想观念的陈旧,从事政协工作的理念还存在偏差。观念的错位导致了作为不足和效率降低。

  错位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观念。有部分政协的工作人员甚至部分领导,认为到了政协就是退居二线,不愿再有大的作为,也不认为还会有新的作为,失去了工作创新的动力。这实际上是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另一种体现,是官员与权力分离后的一种消极心态。二是“干多干少无所谓”的观念。认为政协工作的成果只是议事而不决策,多议或者少议不会影响全局,甚至担心参政议政过多易导致越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是“政协有名无实”的观念。有些政协委员更看重委员身份和地位,政协委员资格的获取被看作是一种身份的认可,重权利,轻义务。从党政部门到政协工作的领导干部中,也有少数人将其视为政治安排,看作是退休前一个保留级别的“位子”。如何弥补这些缺陷和短板呢?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尤其是新型政党制度有关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提高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重要作用的认识,使之内化于心,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

  二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自觉意识。在新型政党制度的大格局中,不同岗位,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才能“众星捧月”,实现既定目标。政协履行职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切实关注、关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服务为核心,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是完善干部任用制度。关心政协及其参加单位干部和政协委员的成长和多岗位锻炼,加大政协及其参加单位干部到党委、政府交流任职力度,建立健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他公共部门干部交流任职的常态化机制。不断提高政协委员的社会事务管理参与度,完善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反馈机制。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政协履职新效能

  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协履职的能力和效果。长期以来,政协在实践中不断构建和完善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制,诸如:提案立案及其办理制度、委员视察调研制度、专题协商制度、各种会议制度等。各级政协要进一步探索、构建或健全履职形式、履职路径和重点工作机制,提升政协履职效能。

  一是健全政协与党委、人大、政府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协的工作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展开,离不开同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自的工作重心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只有相互间持续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各方工作动态,才能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同推进的局面。

  二是构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之间的竞争机制。政协专委会是在政协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按专门领域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活动的常设工作机构,是履行职能的基础性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规定,专委会根据政协章程的要求,以及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因专业不同,各专委会在工作中的协作较少,由于缺乏硬性任务和要求,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够。有必要通过在专委会之间建立评比机制形成竞争态势,并通过专委会主任联席会议予以确认,形成倒逼机制,提高履职成效。

  围绕履行职能,政协工作要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加强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履行职能的基础。通过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协理论与政策、域情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方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聚焦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选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和视察,突出重点调研,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

  二是搭建平台。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完善有利于政协委员履行职能主体作用的政协委员联络平台;政协联系面广,包容性强,具有强大协商协调功能和广泛的代表性,是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承担着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沟通的平台职能,要主动积极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

  三是服务社会。发挥政协界别特点和优势,深入民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和服务民生,表达社会各界和民众的利益诉求,谋划利民富民良策。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实现各党派、社会各界、各阶层、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来源/云南省政协研究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联合编辑的《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究文集》。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