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重庆
【致酉合作三十年系列报道】琅琅书声动深山——“致酉合作”三十年之教育扶贫
  氤氲的雨雾缠绕着青翠延绵的山峰,山下的龙潭镇致公小学校传来琅琅书声。走进校园,宽敞的塑胶操场、三层高的教学楼,已非记忆中乡村小学的模样。

“以前我们学校只有几间小平房,基本没有教学设备,老师也很少,现在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致公党及致公党党员21年来的倾情帮扶……”看看如今的学校,龙潭镇致公小学校长田密动情地说。


(2018年11月18日,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率调研组在重庆酉阳花田乡中心小学致公科普中心与孩子们互动体验科普项目。)

教育是长效扶贫、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也是“致酉合作”的重要内容。30年来,致公党举全党之力,在酉阳真帮真扶、长扶实扶,捐建了15所希望小学。仅2015年至2019年5年内,就捐赠了价值433.24万元教学用品,捐建了2个“双向远程教学站”、4个科普中心、11个“致公书屋”(图书角)……

将希望带进大山

今年6月,花田乡中心小学校已开学复课1月有余。下课铃一响,三五成群的孩子奔向操场,打篮球、做游戏,享受课间时光。“我喜欢打篮球”“我喜欢打羽毛球”……几个孩子开心地告诉记者。

“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雨天泥泞、晴天灰大,就连学校周围的居民也经常进来打球、散步。”花田乡中心小学教管中心党组书记、校长庹琳介绍,不光是这近36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在致公党长期帮扶下,学校修建了致公党科普活动中心、致公金祖鑫图书馆、云宝舞蹈室等,“这让农村学校的孩子享受到了和城市学校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走进致公党科普活动中心,脚踏发电、声悬浮、倾斜小屋等趣味科普仪器像展示魔法般,吸引孩子们兴致勃勃尝试,感受科学的神奇。庹琳表示,这里已经成为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最佳场所,不少学生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多次在全县中小学科技大赛中获奖,2016年学校还被评为县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为贫困学生插上腾飞翅膀

13年前的初夏,钟仕斌即将初中毕业,然而,坐在酉阳县兴隆镇的家中,他十分焦虑、迷茫,因为母亲一个人养活自己和妹妹很辛苦,若自己继续读高中,学费、生活费将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正当钟仕斌犹豫要不要继续学业时,“致公酉阳班”如幸运女神般降临在他身边。

2007年,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与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合作“职教扶贫”项目,设置了“致公酉阳班”,主要招收酉阳籍土家族苗族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通过免学费、给予生活资助等,使其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

看到希望的曙光,钟仕斌毫不犹豫选择就读了“致公酉阳班”的汽车维修专业,成为了第一批“致公酉阳班”的学生。

毕业后,在学校的帮助下,钟仕斌顺利找到了工作。“如今,我已在重庆主城工作11年,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钟仕斌感激地说。

从酉阳大山里走出来,带动家庭脱贫,钟仕斌不是个例。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至今,“致公酉阳班”共计招生1668人,毕业率76%,除自谋职业学生外,就业率100%,主要分配到重庆轨道交通集团、长安汽车、重庆第二机床厂、庆铃集团等大型企业。

为了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与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共同建立“致公奖学金”和“致公助学金”,用于帮助酉阳籍贫困学生和奖励品学兼优学生。此外,学校还设立全面的助学、奖学金体系,实施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建卡贫困户教育扶贫金等。10余年来,“致公酉阳班”为酉阳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417万元,发放奖学金96万元。

“一对一”真情帮扶

在酉阳致公希望小学墙上,贴着一张密密麻麻的名单,从致公党中央领导到普通致公党员,都“榜上有名”。这是致公党在酉阳开展的“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活动,致公党的党员以“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按照每年300元,连续3年资助一名贫困儿童标准,帮助解决贫困儿童就学困难。

2007年盛夏时节,当第一批参加“一对一”帮扶活动的致公党党员们来到酉阳致公希望小学时,公路两旁早已站满了欢迎的队伍,孩子们手拿彩花挥舞着。他们那充满期待的目光,牵动了每位致公党党员的心。

今年6月24日,从酉阳县城驱车约1个半小时,记者来到了大溪镇金线村严文辉家。这条路,作为“一对一”帮扶责任人,致公党酉阳支部主委张新文不知道走了多少次。

今年47岁的严文辉,养育了6个孩子,最大的女儿22岁,最小的儿子8岁,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只能做一点轻松的农活,全家几乎都靠严文辉撑着。

2016年,张新文了解到严文辉家的情况后,主动担起帮扶责任。

“张主委每月都会来我家好几次,有时问我需要什么,有时他自己在我家转几圈,看我缺什么就帮我买什么,对我很好。”严文辉回忆说:“看见我们一家8口挤在一间快要倒塌的房子,他主动帮我们修建了两层楼房;搬进新房后,又给我们送来3张新床及床上用品等;得知大女儿卫校毕业没找到工作,又帮女儿进了一家电子厂上班;得知儿子近视,专门开车接去县城配眼镜……”细数张新文的帮扶,严文辉感激万分:“我有说不完的感谢,今后自己一定继续好好努力。”

(转载自《重庆政协报》2020年10月20日1版,撰稿:程颖)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