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试论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效途径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攻坚期、奋进期、突破期,也是最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崛起期,最激动人心的收获期,最能展现民族复兴新气象的跃升期。在这一关键的历史阶段,如何调动全社会各群体各阶层的力量,全民齐心,促进中国制度更加完善、中国方案更加科学,迎接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成为国家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党员知识分子是新世界新阶段建设的中坚力量,而党外知识分子同党员知识分子一样,经过党的长期教育和培养,已经或正在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在这一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合作,更好地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来源,也是党外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党外知识分子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中的知识分子和无党派的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群体庞大,人数众多。2015年,全国共有党外知识分子8900万人,占知识分子总数的75%。具体到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教育大省,仅各高校就有党外知识分子5万多人,占陕西高校教职工总数的54%。二是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他们既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文化、教育、科研单位的佼佼者,也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及外资、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人士。其中有不少是港、澳、台、侨的亲属和海外留学人员,海外联系十分广泛。三是成就不凡。党外知识分子中很多是本领域、本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仅在科教文卫等领域创造出卓越的成绩,其中一些还已经成为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家。他们既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成员,又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何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这既是一个建国近七十年来不断研究的老课题,也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和不断变化的崭新命题。尤其是在中国建设发展的“奋进期”、“突破期”,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寻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外知识分子基本情况调研和分析

  根据党外知识分子分布特点和统战工作的实际需要,笔者于2017年,在陕西各高校中进行了5轮调研,调研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问卷对象是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工商联等民主党派在陕西的部分成员及有一定影响的无党派知识分子,覆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渭南师范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7所院校,覆盖985和211院校、省属院校、地市高校和职业院校各类高校。。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性别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岗位、政治面貌;二是被调查者对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及相关意见建议。三是就若干与现实社会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询问了调查对象的看法和意见。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答卷243份,收回有效率为81%。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文献数据、理论分析、调查走访等方法,分析如下: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男性占比56.7%,略高于女性的43.3%。对比陕西高校知识分子男女比例数据的57.2%/42.8%。两组数据基本持平。这说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性别比例无特殊特征。

  从年龄结构方面,党外知识分子中,40岁以下的占35.7%,相比陕西高校知识分子年龄数据的62.7%,具有较大差距。尤其是51岁以上的知识分子,在党外知识分子占比重高达39%,而相对应的51岁以上陕西高校知识分子比例只有14.9%。这两组数据充分说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年龄结构老化程度明显,中青年成员不足,年龄梯度不合理,发展潜力不足。

  在学历水平方面,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中,40岁以下的学历水平明显高于高校知识分子平均水平,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青一代知识分子对政治的关注度敏感度不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不足。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中具有中高级管理职务或高级职称的比例比高校平均水平高出27%,这一巨大差距充分说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高智商、高学历、高职务、高职称的群体。

2.被调查者对各项工作的满意度

  在调查中,21%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非常关心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20%认为比较关心,合计共占41%。认为不关心和很不关心的占19%。有40%认为说不清楚关心程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可以看出被调查者认为以所在单位为代表的各方面非常关心自己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有55人占29%,认为比较关心的有38人占20%,两项合计共占49%;认为不太关心的有28人占15%,认为很不关心的有4人占2%,两项合计共占17%;说不清受关心程度的有65人,占34%。这说明,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还是能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认为不关心和很不关心的比例也不容忽视,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具体贯彻党对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的某些方面仍有待完善、提高。其中有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反映,单位与党外知识分子之间的固定沟通渠道偏少,交流不畅,有关方面不能充分了解掌握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在单位重大问题决策方面,被调查对象认为党外知识分子的参与有作用的高达47%,但是,这47%中,有75%拥有中高层管理者身份,而认为党外知识分子很少或没有参与单位重大事项的决策比例为25%,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的程序和制度仍有待完善、改进。

3.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态度

  问卷调查显示,95.1%的被调查者认同或基本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0.7%明确反对西方政治制度。这充分显示了党外知识分子政治立场明确,认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建立和发展建设的功绩和作用,旗帜鲜明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是,对陕西近年来的发展进步感到满意的比例只有53.4%。

  总体上来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知识分子最大的群体,他们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思想敏锐,富于开拓精神,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业绩突出,代表性广泛。但是,他们也存在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政治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待于提高、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领军人物相对缺乏等问题。

  调研发现中,党外知识分子中的大部分人对现状比较满意,但认为在提高工作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办公条件、向领导谏言途径畅通等方面的工作评价机制方面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并且希望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在领导干部选用方面的建议权和参与权,提高和强化党外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4.调研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1)主要集中在各类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岗位,具有高学历、高职务高职称的特点。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的人员比例也远高于其他群体。

  高校教职员工中,党外知识分子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职业,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党外知识分子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他们既有知识分子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特点:

  因为求学经历、工作环境的不同,他们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与其他行业、领域的统战对象相比,具有职称高、学历高、智商高等明显特点。在他们当中,既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也有谙熟教学艺术、精于教学管理的行家里手,还有产学研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拔得头筹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这些党外知识分子,拥有较其他阶层更多的知识包括政治知识,能意识到自我的利益与相应的义务责任,关心政治关注行使民主权利;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道德激情与社会敏感性,能以比其它人士超越其利益眼光,来审视社会问题,考虑问题更深更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

  高校工作独立性强,不少党外知识分子的“清高自赏”、乃至“耿介傲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他们的政治敏锐感、洞察力都远在普通员工之上。他们的思想面貌在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稳定和积极向上的态势,政治态度明朗、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快,各种思潮和观念也冲击着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使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

  (3)积极进取,事业心强。

  他们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工作,关心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学校的成败兴衰紧密地联系起来,大都富有进取心,在事业上有建树。

  (4)社会影响深、社会作用大。

  在高校,中高级党外知识分子许多人是学术、政治上的代表人物,不乏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人士、宗教信仰人士、港澳台同胞及在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他们在政治上有代表性,政治参与的目标层次高,参政议政能力强,在社会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联系和影响。

 

二、创新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有关知识分子的政策,还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运用正确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做好工作,实现被动式向主动性转变、人为型向科学型转变,只有在这样的发展观指导下,党外知识分子才能在政治参与中充分表达意愿和愿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统战部门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方面,应该主动出击,掌握情况、关注动向,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创造各种机会,开辟各种渠道,充分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帮助党外知识分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社会上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培养和举荐人才,把一切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力量集中起来,为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储备有生力量。

   

 

三、新形势下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效途径

  具体来说,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提出以下加强和改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建议:

1.调查摸底,建立分层次、分类型的党外知识分子档案库

  党外知识分子的主体是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无党派人士。各民主党派相对独立,各自发展,少数民族和无党派人士更是管理松散,甚至处于彻底的无组织状态。调查摸底,掌握动态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是有效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党外知识分子人数众多、来源复杂、流动性强,是人才管理中的难点。目前,不少省市已经建立了知名或杰出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将党外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才纳入管理。这是一个好的起点。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游离于精英管理的理念之外,成为无人关注的角落。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进行整体管理,也容易滋生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在建立精英人才库的基础上,应该在全省范围内,做好所有党外知识分子的摸底建档工作。

  以单位统战部门、各地区基层组织为主,对所属单位、部门和区域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按照党外知识分子的身份、职业、兴趣爱好等不同特征,分类厘清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信息,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分别建立不同的党外知识分子档案库。

2.组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分类分层次开展党外知识分子活动

  在分类型、分层次建立党外知识分子档案库的基础上,本着单位推荐、组织掌握、本人自愿、专业平衡的原则,建立跨党派、跨群体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组织。既为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联络、交流、成长搭建平台,又为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与党委、政府沟通建立渠道,也为统战部门进一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抓手。

  联谊会应该不拘泥于党派和群体界限,按照专业、领域、层次分类组建,从有代表性、有影响、有突出优势的党外知识分子中发展会员。联谊会设立会长,负责组织联谊会的各项活动。活动应该包括思想政治学习和研讨,调研、交流和考察,鼓励支持联谊会参与文化扶贫、技术扶贫等活动,定期进行活动总结。统战部门定期召开联谊会工作部署和总结会议,安排、部署、总结工作、表彰先进,探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作法和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目的。

  不少党外知识分子高度重视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对政治不感兴趣,常常有失落感和无归属感,不少党外知识分子自嘲自己是“观众”。可以通过联谊会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吸引这些知识分子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党外知识分子从“观众”变成“主角”,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凝聚智慧和力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加强培训,提高参政能力,实现科学参政。

  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学历背景,他们思想自由独立,自我意识强烈,重视社会认可,追求事业成功。他们虽然关心政治走向和社会发展,但常常轻视意识形态,功利性较强。另外,不少党外知识分子长期在专业技术领域内徜徉,虽然对参与政治活动有热情,但是参政议政能力明显不足。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是提高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工作。

  所谓科学参政,指的是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深入实际调研,收集全面准确的客观材料,以数据论证,让事实说话,使参政议政工作在更高层面上体现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价值和参政水平。

  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培训。

  党外知识分子往往思想独立、个性突出,对他们的培养培训途径不应当和中国共产党员的培养等同。以前,不少省市和地区比照中共党员的管理培养方式,通过定期政治学习、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培训党外知识分子,不仅没有取得良好成效,反而引发党外知识分子的反感和抗拒,工作效果适得其反。一些省市党外知识分子的培训主要依托省、市两级社会主义学院,但培训力量严重不足。应当发挥各级党校,尤其是各类高校优势资源的作用,甚至在有条件的高校成立校级社会主义学院,使党外知识分子骨干力量得到学习和提高,更好地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品质修养。

  另外,定期举办党史讲座、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史讲座,帮助党外知识分子在吸取知识的同时,建立牢固的国家荣誉意识和民族责任感,逐渐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二是参政议政意识培养和能力培训。

  参政议政能力,是党外知识分子履行好自身职能的最基本能力。它包括:研判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能力、参与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能力、参与管理国家的能力、建言献策与反映社情民意的能力、参与构筑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否具有这些能力,关系到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作用发挥的程度和质量。培养这一能力,需要大量的学习、研讨和实践。

  参政议政能力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不断摸索新的途径和手段。在内容方面,不仅要有各类政治学习和国内国际形势研讨,也要有专业技术的交流和沟通,还要有参政议政和领导科学艺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在方式方面,既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院这个阵地,也可以充分发挥各级统战部门的优势作用,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或要求组织党外人士调研、考察、联谊等活动。

  各级统战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重要意义,推介党外知识分子先进典型,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党外知识分子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条件。例如,将“四个一”活动长期持续发展下去,给党外知识分子提供更多的联系基层、奉献良策、转化成果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热情,增强党外知识分子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4.建立健全畅通的提拔选荐机制。

  以前,党外知识分子大多数处在业务工作岗位,担任单位中高层领导人数较少。1989年12月制定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提出 “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就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参政作用;举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及政府领导职务;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等等。党外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的精英群体,依法举荐党外知识分子担任国家及政府领导职务,同样,在各级各类机关部门中,举荐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管理和监督,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从党外知识分子角度来看,新时代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看重的是有无事业发展空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选拔、任用对于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大有益处。要勇于打破成规,适当增加非党人士的正职岗位,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活力,用共同的事业凝聚人心,振奋精神。

5.在各级各类部门中建立完善的建言献策渠道。

  党外知识分子提高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最终需要通过建言献策渠道发挥切实的作用。没有完善和畅通的建言献策渠道,一切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努力都是劳而无功。

  以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高校为例。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学校重要决策会议的制度,不定期举行党外人士重大事项通气会、征求意见会,使党外知识分子有机会直接参与到涉及学校事业发展和广大师生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过程中。

  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定期座谈会制度,及时通报单位重要事项,沟通了解基层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宣扬典型、表彰先进。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一定要注意把理解和尊重放到首位,尊重党外知识分子各自的特点、人格和尊严,不分职务高低,不分资历深浅,一视同仁,扬长避短,才能走入人心,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落到实处。

6.对口服务,加强互动,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是党外知识分子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平台。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的知识领域、能力水平,有计划、有意识的配置适合他们自己专业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对口服务对象,不仅能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也更有利于发挥其所长,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工程技术人员对口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法律专家开展普法宣传,提供司法援助,这些工作不仅使知识分子学有所用,也能够帮助知识分子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加强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的联系,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7.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参政议政互动平台。

  新时期的党外知识分子,视野广阔,学历水平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尤其是对媒体和网络的利用能力,远远超出其他群体。各级统战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参政议政QQ群、微信群,及时上传信息报送参考选题、进行参政议政文章写作培训,使党外知识分子快速便捷地得到参政议政动态和要求方面的培训。通过推送参政议政实时信息、发布参政议政优秀调研成果,购买知网等阅读权,协助参政议政积极分子增加建言献策素材。多种新媒体渠道,也便于党外知识分子之间加强联系,促进合作,能够极大地丰富参政议政的方式和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创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效途径,将更多的知识分子团结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来,对于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乃至其他一切制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致公党西安理工大学支部 艾军)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