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河南省政协委员、致公党郑州总支金水支部副主委潘伟斌接受两会专访
  

     “提到丝绸之路,肯定离不开河南,但因相关课题研究不够,准备不足,缺乏学术支撑,河南丧失了应有的话语权。”因此,河南省政协委员、曹操高陵墓葬考古队领队潘伟斌在今年的政协会上提议,应尽快设立河南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通过五个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潘伟斌说,说到丝绸之路,常会提起西汉时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方的陆路商旅通道。其实,这是对丝绸之路的狭义理解,广义的丝绸之路,应该是指张骞之后,该条商路在中外交流史中的发展和影响,“因为两千多年里,它一直是中国与西域交流的重要商道,并且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变化而变化,向内地延伸。”

  “把脉”河南在丝绸之路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潘伟斌如数家珍。

      “公元73年,派班超出使西域,收复西域诸国,再次打通了丝绸之路,随即向东延伸到了河南洛阳,并向西延伸到地中海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魏建都洛阳,大量西域商人往返于丝绸之路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更加繁忙,作为东都的洛阳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尤其重要的是,此时大运河的开通,洛阳成了连接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交汇点、贯通东西的中枢,河南的位置变得更加重要。”潘伟斌说,正因为此,提到丝绸之路,就离不开河南,但2013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原定项目名称是“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2015年6月22日公布名录时,更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从标题上看,将河南完全排除在了题目之外,根本不能突出河南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位置。

      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我们对河南所涉及的相关课题研究不够,准备不足,缺乏学术的支撑,也就丧失了应有的话语权——这对河南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更为严重的是,此后国内有关丝绸之路的学术研讨会,几乎也将河南排除之外。

  因此潘伟斌在今年的政协会上提议,设立河南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加强对本区域内东西文化交流的研究,增加学术支撑,增强相关议题的话语权;改变研究思路,根据河南西域人墓葬多这一特点,从人类学和文字学角度入手,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史,提供更多相关证据,夯实基础;加快相关文物点的调查、修复,夯实增强话语权的物质基础,如对班超墓的修复,对洛阳、邺城汉唐时期的集市研究等;联合河北、山西等相邻省份,对三省相关资料进行联合研究,共同发声,增加话语权分量。此外就是要讲好河南故事,通过学术会议和展览等形式加强对外宣传,强调河南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作用。---摘自大河网讯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