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关于推进“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中国致公党中央充分利用“侨”“海”优势,在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不懈努力和良好成绩。个别省、市组织也开展形式多样的类似活动和工作,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大的、响亮的中国文化品牌还有待提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切实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加强沟通了解,带着任务出国联谊协商。

  推动“一带一路”中国致公党有着独特的海外联谊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近4000万人,这是个庞大的数字,是丰富的人脉资源。我们要做的要把这个笼统的数字首先细分为都在那个国家,这个国家有多少华人华侨?这个国家的华人华侨又分成多少个商会或社团,最大的、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大部分成员来自国内那个省?社长是谁?社长或会长都给国内致公党组织谁有联系?这些要细分,要一对一加强联系,加强沟通,有时候可细分到省、市或基层支部里去。这样就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棋局,动员为“車”“马”“卒”共同发力的一盘好棋,有可能起大作用的是“卒”。这样就可以由目的性的出国进行联谊沟通,沟通过程中不宜走马观花,要抓成效要加强乡情和心与心的沟通,使华人华侨进一步了解国内在中共十八大后的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增进作为一名华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小标题提到的任务是在沟通中要了解当地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所在国的国情、政情、民情。根据上述了解来确定以哪种文化形式进行“一带一路”民间交流,根据了解和需要来制定所在国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方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带文化团体“走出去”是需要钱的,取得省、市政府或文化厅的财力支持是有限的,这又需要华人华侨、华人商会的帮助和支持,这也需要在前期沟通中协商的。

  二、整合全党力量,拿出切实可行的“一带一路”文化品牌

  国内每个省、市、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拿河南举例;有成熟的《风中少林》、《大宋东京梦华》等大型实景演出,这些都是动作剧和音乐剧,不存在语言障碍,很便于文化交流,如果可行只需要小型化、精致化即可,其中少林武僧表演团长是河南致公党员;另外河南省筹委会副主委司富春是河南省中医学院教授,医术精湛,在韩国留学交流期间曾经给当时的总统李明博把脉问诊,赢得良好的声誉,现在司富春常年活跃在下乡义诊和精准扶贫的一线,有一批针灸、眼科、心血管等方面的专家党员队伍。这些文化载体都是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交流的力量。中国致公党围绕“走出去”战略合作交流需要中央、省、市和基层支部的共同努力,需要不同省、市拿出自己不同文化品牌,以备用到不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三、建立数据库,发现党内外事人才的同时,注重对华人华侨人才的引进。

  服务创新、服务人才合作交流需要全党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大数据来支撑,要加强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构建致公党华人华侨大数据体系。要着力实现不同省、市、基层支部的资源共享与海外联谊的协同,最大限度地提升致公海内外人才大数据信息应用效能和作用。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