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公风采
致公党员郑英楷许青兰:夫妻情深 致公情长
  

  汉乐府有首民歌《上邪》,是这样写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执着追求。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对教授伉俪,同为致公党员,几十年来,他们隔山不隔情、记恩不记怨、忘我不忘本、退休不退党,真的是夫妻情深,致公情长。他们就是湖南省岳阳市原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主委郑英楷和老伴许青兰教授。 

  1963年,祖籍湘西大庸的郑英楷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不仅英俊潇洒,而且学习成绩全系第一,刚进大学就加入了教工篮球队,自然是众多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许青兰呢,身材娇小,能耐不小,校运会和省运会上多次获得三项全能、短跑冠军。不久,一张合影把他们从粉丝升格为恋人。正当他们憧憬美好的生活时,“文革”爆发了,因大姐的海外关系,郑家被扣上了“里通外国”的帽子,受到批斗。毕业分配时,许青兰非但没有听别人的劝告,反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找到一个当领导的老乡:英楷家庭成分不好,回到湘西,一辈子出不来不说,恐怕会游街示众,甚至有牢狱之灾,我们对调,把他留在岳阳,别人不知底细,受的影响就小。望着许青兰坚定的神情,听着她果断的话语,老乡深深地感动了,含泪答应了她的请求。就这样,一个在岳阳平江,一个在湘西龙山,相隔千里,时隔六年。真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山那方。 

  在龙山一中任教一段时间后,许青兰被调到洛塔公社农业学大寨先进事迹展览馆任讲解员,展览馆位于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全靠脚步丈量。一天,许青兰用背篓背着年幼的女儿上山,到山脚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深秋的天气,太阳落山早。才爬了一个多小时,天就暗了下来,在大山深处的原始森林里,不仅有野兽、毒蛇出没,而且杂草丛生,白天依稀可辨的羊肠小道到了晚上简直没了踪迹,随时有跌落悬崖的危险。娘儿俩跌跌撞撞地摸索前行,山风阵阵,寒鸦声声,背篓里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一声声地叫着妈妈。疲惫、饥饿、恐惧、无助一齐涌上心头,娘儿俩抱头痛哭。贴着女儿的小脸蛋,许青兰在心里默念着:儿啊,还卿一钵心酸泪,卿须怜我我怜卿。 

  当时交通不便,往返一次要一个多月,常常是屁股没坐热,又得返程。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实在忍不住对妻儿的思念,郑英楷就用书信和照片寄托相思,6年里,两人的信件竟然超过了4位数。当妻子的也尽量满足丈夫这点心愿,每月给孩子照张相寄过来。一次,县城唯一的照相馆机器坏了,许青兰硬是背着孩子,步行四十多里山路,到湖北的来凤县去照相。 

  苦尽甘来,1974年,在回国探亲大姐的帮助下,两人才结束了2000多个日夜的煎熬,双双到湖南理工体育系任教,过上了朝夕相处的美满生活,一家人美美地照了一张全家福。后来,夫妻双双加入了致公党,从此开始了与致公党三十年的情缘。 

  七八十年代,老百姓对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毫无认识。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发展一个党员确实不易。除了要做好入党对象(包括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有时还要对中共基层组织的同志做一些宣传解释工作,必要时还要通过统战部协调。为发展城陵矶的一个对象入党,郑英楷和几名骨干曾多次前往。城陵矶距市区十多里路,道路坑坑洼洼,公交车很少,绝大多数时候只能骑自行车。这一天正值严冬,北风呼啸,大雪飘飘,凛冽的寒风直往脖子里面灌,他们脸颊冻得通红,手脚冻得发僵。在横过铁道时,五十多岁的副主委还摔了一大跤,身子磕在硬邦邦冷冰冰的铁轨上,疼得直钻心。没有坚韧不拨的毅力,没有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能坚持前行吗?郑英楷深情地说:过去因家庭出身和海外关系,我们这些“黑五类”子女受到了无情的冲击,心中留下了阴影,远离政治,不愿参与政治活动,更不敢参加政治组织。但共产党进行了拨乱反正,我们的政治地位、生活水平不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吗?这是党的恩情啊,我们要将这种恩情传播给更多的人。致公党致力为公,就给了我们这个平台!朴实的话语引起了共鸣,看着远道而来的几个雪人,发展对象心中的坚冰融化了,就这样,党组织得到稳步的发展。 

  致公党支部成立之初,有人调侃说是“市委的牌子,居委会的房子,生产队的票子”,一点不假,借来的办公室里,挂上一块牌子,就是整个家当了。夏天热急了摇摇扇,冬天太冷时就跺跺脚。没有专职干部,许青兰来了,工作之余每天来“机关”值班;没有打印设备,许青兰来了,用复写纸书写会议和活动的通知,一个通知往往要复写四五遍;没有电话,郑英楷来了,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将这些通知送到党员手中。跑的次数多了,党员们住在哪,郑英楷成了活地图。而这一切,夫妻俩没一分钱报酬。他们也有孩子需要照顾、也有老人需要赡养。郑英楷说,参加民主党派,没有别的,就是奉献,千万不要想到索取,唯一的好处就是老百姓的认可!正是因为他们的模范带头,党员们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块说,劲往一处使,机关没钱装电话,党员们自掏腰包垫付初装费;没有办公经费,党员们自觉集资修门面;省工委的领导来了,就在自己家里接待。 

  几年下来,郑英楷了解每个党员的工作地点、家庭住址,熟悉每个党员的工作情况、业余爱好和家庭生活,让党员感觉到大家庭般的温暖。当上市委主委后,更是时刻铭记作为一名致公党员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就精神文明建设、养老基金征缴、素质教育、改造薄弱学校等问题向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当时的湖南理工被一条城市主干道一分为二,师生们在车水马龙中穿梭,时常发生交通事故。郑英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奋笔写下了修建人行天桥的提案,被市政府列为一号提案督办,现场办公,终于,一桥连起两万名师生的学习生活,这是执政参政党之间的连心桥,更是师生和百姓的生命桥!  

  身为致公党员,夫妻俩在学校也是一面旗帜。1995年,体育系面临停止招生的局面,受命于危难之际,郑英楷出任系主任,与教师谈心找到原因;与武汉体院合作找到生源;与省市比赛找到利益。使体育系起死回生,赢得了师生们的交口称誉。 

  在学生心中,两位恩师亦师亦友。闫春毕业多年后给许老师寄来贺卡:和您在一起的时光非常幸福!您像母亲一样地关心呵护我们。远离家乡的我,因为有了您这位慈祥的母亲,使我变得不再孤独,不再觉得无依可靠,将女儿最真的祝福送给您,母亲!湘西学子涂孝华因为交不起学费,不能毕业,母亲穿着拖鞋,千里迢迢赶来,二老把他们接到家里,一住就是8天,带着他们找了五六位学校领导,终于免去了欠款,顺利毕业。第二年,母子俩再来看望二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师啊,你们就是再生父母!”临走时,许老师又将一大包衣服塞给他们。 

  退休后,二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更加积极了。郑老说:民主党派也是政党,不能混同为群众组织,只要党员的身份还在,就要按党章严格要求自己。老人不幸患上了骨髓瘤,经历了20次化疗,虽然他们从不间断地上交大病扶助金,但从不拿一分钱的扶助。只要不住院,二老又活跃在党组织。为了发展岳阳电大的邹欣欣,许老师七次上门做工作,邹欣欣现担任支部副主委,成了电大的校级领导。李文是理工学院的一名骨干教师,郑老通过打网球、钓鱼、聊天的方式建立感情,历时一年多将其发展为党员。在全省公开选拔中李文脱颖而出,成为湖南理工的副校长,还担任省政协委员和致公市委领导。 

  在岳阳致公,党员们都习惯性地称二老为爸爸妈妈,也常常想起老主委的谆谆教诲:艰苦奋斗的历史不能忘,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少,团结和谐的风貌不能变,致力为公的传统不能丢,只有这样,才能把老一辈致公党人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续下去,致公党的事业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这真是:爱情亲情血脉情,情深似海;民情友情家国情,情同一家!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