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公说事儿
致公说事之三十五:玉雕大师吴德昇谈“玉之美”

  

  

  【主持人的话】

  玉作为一种流行的符号,自古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之物,中国人爱玉,赏玉,玩玉,崇玉,对玉的喜爱甚至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当作神人相通的融汇。玉不仅是封建时代官衔、品级、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普通百姓心中的吉祥之物。那么玉是怎么形成的呢?应该如何欣赏?又是否有一些简单易学的辨别真伪的方法呢?

  2015年2月13日(周五)14:00-15:00,集“上海特级玉石雕刻终身大师”“上海玉雕大师领军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吴德昇将作客“致公说事”节目,值此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围绕“玉之美”这一主题,与网友就玉的鉴赏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视频回放

  

  

  【嘉宾介绍】

  吴德昇:师出名门的中国玉雕第一人

  吴德昇,1961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进入上海玉 石雕刻厂学艺,期间曾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海春的指导。因出色的琢玉成绩,取得雕刻界权威人士的一致认可,1984年获得提前晋级的殊荣。之后在对中华 传统玉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潜心研究西方雕刻史,吸取了西方雕塑大师人物作品的精华,赋予中国传统人物雕刻更深的内涵。1993年至今在上海成立了“德升 琢玉工作室”。2003年,吴德昇更是成立德昇玉雕艺术工作室,被誉为“中国雕刻第一人”。

  艺术风格

  吴德升的作品题 材各式各样,尤以人物和立体件见长,以立体雕为特色,人物造型夸张,故事情节浓郁,尤以人体的表现具有风格。他的传统题材的作品,如“十八罗汉”、“济 公”等技艺纯熟,炉火纯青;另一方面他又借鉴西方雕塑中的夸张和立体感强的特色,将其融合进玉雕之中,在玉雕艺术人体题材上创作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现代题材,吴德升认为,最重要的是视觉美感。“玉雕设计的思维,有时要摆脱客观的自然物象,去寻找线条,组成立体效果和块面。一件成熟的艺术作品,你会从中享受到形的美感,动势的节奏,线的意境,面的空间。使你的视觉感受,想象空间再次升华。

  吴德升大师是公认“赋予玉雕人物新生命的第一人”,他的玉雕裸女艺术作品将西方罗丹、米开朗基罗等雕塑大师的精髓融汇进东方艺术中,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让抽象与写实交替体现出艺术大师丰富的人文思想,在玉雕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因其琢玉成绩出色,渐渐取得了雕刻界权威人士的一致认可,还被尊为“上海四大天王”之一。 1981年,吴德升的首件白玉料获奖作品《姜太公钓鱼》获得了国家文化部艺术类百花奖,并被誉为“作品沉稳、工艺精湛、古朴灵动”。一件玉雕作品,能够达 到“工艺精湛”的赞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高超的刀工、技巧,当然还包括对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的熟练程度。在这点上,吴德升强调:“不要老钻中国传 统的做法,由于早期的雕刻工具较为落后,我们可以多引进现代的,参考国外好的东西补强。比如国外的金属雕刻线条流畅、立体空间感强,让人觉得很活,而中国 的就给人感觉比较平面。我不否认中国的玉雕很好,但应该可以再发展的。”由于对工具的运用能力极强,还有对玉材韧性的信任,吴德升在治玉时,能够充分运用 工具,熟练地发挥各种技巧,同样的工具,他可以做出和别人不同的手法,将作品中的需要表现玉质细腻质感的地方也挥洒得淋漓尽致。

  《卓尔大雅——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吴德升卷》

  是迄今为止,对吴德昇艺术经历展现得最生动、艺术理念阐述得最透彻、玉雕作品呈现得最艺术的一本书。

  大师格言

  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构思创新,亦即艺术灵魂。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