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等待日出

 

  日出之前是一段漫长的黑夜,白天积攒的温度慢慢消散,而阳光还没有越出地平线,黑暗和寒冷是此时最难熬的时候。但即便如此,日出时那绚丽多彩的美景,依然吸引着各方游客苦苦等待。如今,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工作平淡无奇,事业停滞不前,理想被现实所牵制等等,似乎也正处于自己人生的“日出之前”。但是,当我们低头去审视自己时会发现,我们之中有些人却正在像观光的游客一样裹着棉衣坐在山石上冷瑟瑟地等待日出的到来。但是,人生的日出不同于自然景观,它不是简单的等待就能得来,它需要充足的准备,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

  《平凡的世界》这部路遥倾注生命完成的史诗巨著,二十余年后依然有着众多的读者,这在当时各种文学思潮、文派日新月异风起云涌的时代,是作者所没有预料的。路遥在其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也表达过这种担忧,他不敢保证一部从构思到完结历经六年,并用老旧的现实主义手法写就的作品能否符合那时读者的品位。但了解《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之后,我们便会发现,路遥的成功其实是必然的。

  由于《平凡的世界》故事时间跨度较大,为了更好地反应十年间的中国农村,路遥用了三年的时间走访各地,亲临实地记录采访,从一辆车下来又上了另一辆车,像一个孤独的流浪汉在的鄂尔多斯无边的草原上漂泊,常常精疲力竭。找来的报纸、书籍和各类资料堆积如山,翻阅它们使手指磨出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搁在刀刃上,以至于不得不改用手掌继续翻阅。路遥的前一部作品《人生》无疑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成就,但他却不干心于此,他平淡地将《人生》带给自己的荣誉和热量散去,重新投入到了连续六年的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不分昼夜地埋头于《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耐心地去营造另一个日出的到来。

  路遥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一个道理:任何手法都可以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以写出低劣的作品,其主要还是在于作者自己如何去克服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平庸。所以,在我看来路遥在其作品中真诚的,全身心的付出才是《平凡的世界》至今仍能激励各年龄段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之中多少人在获得了些许成就之后便满足于现状扬扬自得,最终停止不前而碌碌无闻?高楼大厦是砖块与水泥的积累,而路遥之前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为《平凡的世界》这个巨大的工程积累建筑材料。而作为一名石油人,我们所需要的人生的建筑材料便是我们的专业技能。路遥说:“我知道占有的生活越充分,表现生活就越自信,自由度也就越大。”写作是这样,工作亦是如此,只有我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越扎实,工作起来才会越自信,处理起事情也就越游刃有余。

  创作的日子异常艰辛,在煤矿旁边的工作室里陪伴路遥的除了堆积的书籍资料就是不知从何处而来的老鼠,为节省时间一日三餐也是简单将就。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写作,他更是几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就连自己最心爱的女儿也是春节的时候才能见到。这种煎熬是痛苦的,如没有常人所难以企及的毅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坚持下去的。所以,我理解为什么路遥在抄完第三部最后一页手稿起身后将手中的圆珠笔扔向窗外,然后走到卫生间看着镜子里陌生的自己泪流满面了。因为六年的艰辛此时终于有了结果!六年中自己与自己的搏击最终获得了胜利。1992年,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但真正达到的又有几人?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自身能力不足,而是最终对艰难望而却步,以至于满足于现状混沌度日。但我们经常看到那些马拉松运动员,无论他们名次如何,坚持到终点就会得到观众的尊重和掌声。假如路遥没有坚持现实主义,或者满足于《人生》带给他的荣誉,那将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二十余年后我们或许也不会在去过多地了解路遥这位隔代的作家。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中一个与我们最为贴近的角色,自始自终各种磨难都不曾远离他,难忍的饥饿、生活的捉弄、恋人的离去等等,但他无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还是一个煤矿工人,自始至终都不曾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最终走出双水村成为正式工人,并从一个普通的矿工又逐渐走到了班长的职务,成为了矿区的主力干部。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写主人公孙少平时这样写到。所以,作为一名石油工人无论我们的目标渺小还是远大,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无论日出之前的那段时间多么黑暗和寒冷,我们都应坚定地,无畏地去为之奋斗,勇敢地去冲破黑夜的阻隔,见证日出的来临。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