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诗元,一处诗意的田园

  第一次到诗元,是在学校教书的时候。那次是刚好和同事到这个镇的中学参加新教材培训。而对于刚好路过的诗元,除了那座用石头建造的、透露着年代印记的“诗元会场”外,其实并没有多大印象。一切,只是匆匆而过。 

  但是,却是这座会场给了我最深刻的印象。 

  5月底,当我因为岗位变动,新的工作被安排到这个镇时,在我的头脑中立即跳出的就是“诗元”“会场”。而更为凑巧的是,我挂钩的村就是诗元村。 

  缘分似乎就是这样注定、这样开始。于是,对于诗元便有了更深的了解。 

  诗元村是坑仔口镇下面的一个村,位于镇区边上,是革命老区村——19495月,解放前夕,闽西南地下党就是在这里成立“中共永德大工委”,领导三县游击斗争。玉坑红色文化便诞生于此。现在全村人口有3000多人,相对于那些仅有几百人的乡村来说,诗元村应该算是比较大的行政村。这里的村民主要种植茶叶,但近年来受茶叶市场不理想影响,不少村民开始选择到外面打工。 

  虽说如此,但村民对于这片生养的土地却是始终充满着感情——只要从镇区道路拐进村里,就可以看到一大片正长得茂盛的、绿油油的稻田。 

  我也是从这片稻田开始对诗元的详细解读。 

  也许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田园总有一种深刻而又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就像海绵一样潜藏心底,只会在岁月浸润中越加饱满。正因如此,这些年,不管自己走到哪,只要看到眼前出现的乡村、田园,就会有一种重逢的喜悦和亲切。 

  同以往一样,当我望见村里的这片稻田时,我内心的欣喜自然是无法言说。我沿着村道慢慢行走,看层层叠叠的稻田在脚下向远处延伸。而此刻,六月的阳光刚好,在夏蝉的歌唱中,那些稻谷正在抽穗、扬花、灌浆,她们非常需要足够的光线和热度来照往成熟的路…… 

  我不着急赶往任何地方,只是慢悠悠的,任时光从水稻的叶脉里穿过。 

  已接近中午,田间并没有多少农人。此刻,一阵风吹过,稻浪由远及近再向远处有规律的起伏——这样的场景,虽然并不像海浪一样有气势,但却也足以让农人们从内心欢喜——越是沉重的起伏,越是丰收的前兆! 

  从稻田里穿过,是一条溪面不宽的小溪。溪水不大但却很清澈,只要有游鱼在水底游过,一眼就能看到。同大溪大河不同,这条小溪从山顶一路奔腾而来多了许多蜿蜒曲折,也多了不少跌跌宕宕。这溪,在我看来,更像是袖珍型的峡谷风貌。 

  泽水而居。村民的房屋几乎是沿着这条溪的两岸而建。虽然,并不整齐,但却是错落有致,更符合乡村的美学表达。也许是因为村民不少外出,农家里并没怎么看到鸡犬相戏的场景,更多时是老人带着小孩。 

  绕过田园、小溪,我这么多年来念念不忘的诗元会场就在眼前。刚好位于村道的边上,从村口直接进来就可以到达。只是我被田园所吸引,特地绕了一圈,走了一段弯路。 

  会场所处的位置恰好位于村庄的中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除了石头外墙完好无损外,里面的许多门窗因为风雨的侵袭已经破旧,但整个布置还是原来的样子。我是在那个年代出生的,对于那时还是有些印象的。因而,当自己站在会堂的中央,依然能够想象当初这里作为村文化活动中心的盛景。只是,后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内容的丰富,会堂所承载的文化及教育功能便开始弱化,并渐渐走向没落,被改为它用。诗元村也一样不可避免。 

  幸运的是,今年诗元村被县里列为县级美丽乡村。结合这里的特色,诗元村将被打造为“田园风光 红色文化”,按照这个定位,这个全县仅存不多的会场以及村里一些有历史的破旧老房子将被得到重新利用,重放光彩。 

  走在正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诗元村村道上,看着充满生机的田园,听着汩汩流淌的溪水,我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个乡村将来的美好图景——诗元,必定会是一处诗意的田园!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