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虎眼看风俗之------- 港口信俗“虎爷公”

  虎眼看风俗之------- 

  港口信俗“虎爷公” 

 

  对生活在龙海市石码镇高坑社港口村的村民来说,“虎爷公”是全村最隆重的信仰。在“虎爷信俗”还未荣膺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港口村村民就以“虎爷公”为主神,“虎爷公”虎虎生威的外形与驱邪伐妖的神力,一直是村民们虔诚,尊敬,隆重,崇拜的信仰动力······ 

  和所有闽南的家庭一样,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供奉的主神,如观音,土地,关公等等。但不管怎样,村里的“虎爷公”,依然是他们最隆重的信仰。“虎爷公”供奉在庙里的八仙桌下,庞大,威武,神圣,与“虎爷公”同供一间的,还有村里的“王公”“王妈”“太子爷公”等仙尊,他们坐落在“虎爷公”后面两侧的轿椅上,一样的庞大,威严。“虎爷公”喜吃生肉,记得小时候每个初一、十五,母亲总要拿着丰厚的供品到庙里供奉,除水果,茶点外,一只生鸡,或一大块猪腿肉,则必虔诚地供奉在“虎爷公”面前,焚香,叩拜,温和而虔诚,这也是“虎爷信俗”与众不同的一个经典。小时候我很喜欢跟着母亲去庙里拜拜,因为透过香火缭绕的虔诚,平时看起来面无表情的邻居婶娘们,似乎一下子都变得温和慈祥了许多······ 

  农历的416是虎爷诞辰日。这是全村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村里虽然庙小,但绝不影响村民表达他们虔诚与信仰之心。他们会在庙前的空地上一字排开铺上好几排桌子,直到把整个院子都铺满了,然后桌面上堆满了家家户户自制的“发糕”“寿桃”“寿龟”等供品,场面颇为壮观。当然,在供品的最前面几桌,则是供奉着村里“尪公头”为全村信徒准备的猪头,发糕,香焦等供品,这些供品在敬奉活动结束后由“尪公头”切分,在村里的喇叭高呼村民们排队领取。正常每家每户一块发糕,一条猪头皮肉,一只香焦等等,这份“供品”在村民的眼里,似乎是至高无上的“奢侈品”,他们会虔诚地全家分享。据说吃了“虎爷公”的首供,有保佑平安,去病去邪之功效。当然,这些费用是全体村民集资的,在416“虎爷公”诞辰日到来之前,村里的“尪公头”就会分组到家家户户去收“人头费”,所收到的费用,全部用在虎爷诞辰的庆典之上。“尪公头”是每年“换届”“寿杯”选出来的,记得有一年搏到我爹当“尪公头”,当村里敲锣打鼓把这“尪公头”的消息送到我家时,全家立刻沸腾了――据说,每个参与搏“寿杯”选出来的“尪公头”,至少得连续搏得12个“寿杯”才算尘埃落定,多么不容易啊!于是那一年,爹看起来格外的精神与忙碌,或许对每一个港口村的村民来说,当“尪公头”,才是“虎爷公”对他们最大的信可吧! 

  答谢还愿,也是“虎爷公”信俗的重头戏。村民答谢还愿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社戏”。“社戏”分两种,一种是答谢电影,一种是答谢芗剧。在经济尚未发达的七、八十年代前,答谢电影是“虎爷公”诞辰最常用的还愿方式。村口的露天晒谷场地广人稀,一片黑白布幕用两条绳子拉在两侧的电线杆上,机器一播放,白色的看起来很多飞尘的光线在中间,这就是当时村民喜爱的电影了。什么《少林寺》《黄飞鸿》以及各种各样的台湾歌仔戏是那时的经典。这时,调皮的小朋友总会举高小手或站在椅子上冒个脑袋,电影屏幕上就会出现他们黑色影子,快乐的笑声响彻全场。但经济条件好的,或者许了大愿却依然实现的信徒们则不拘于“答谢电影”这么简单的还愿方式了,他们会选择搭台唱戏,这,应该是精神贫瘠时代最高的奖赏吧! 

  依旧是村口露天的晒谷场,戏台在答谢还愿前就已经搭好,油罐桶,长木条是搭戏台最基本的配备,再配上红绿大幕,一个戏台看起来就非常唯美,令人神往。夕阳还未下山,我们早早来到戏台前,抱一卷草席席地铺好,占个靠前的位置,才能更清楚地享受难得的视觉大宴。如果不小心来晚了,就带上长条凳子摆在草席后面,担心看不清楚的话,还可以在凳子下面垫几块砖头,那份期待与虔诚,是现在任何一场盛宴也比不上的。然而随着新城区的建设与改革,露天晒谷场已经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而与此遥望的“虎爷公”庙,每年的答谢大戏只能搭在庙边小小的路口,当年看戏的人儿已经变老,变少,而虎爷信俗的香火,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路上越走越远······ 

    

  “虎爷公”信俗真正的重头戏,是“虎爷出巡”。“虎爷出巡”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虎爷公”长0.7,宽0.45,高0.63,一般传统的木制坐椅根本容纳不了。所以它出巡的坐椅是特选的“大竹轿”,八人抬。出巡前“虎爷公”用红绸缎固定在“大竹轿”内,轿上铺满鲜花,乍一看有种“虎爷坐花轿”的喜感。出巡前,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家长”们则统一着青色长衫,头戴黑色毡帽,在庙前举行各种召神祭拜。“老家长”是村里70岁以上而且夫妻举案齐眉皆在世的老大爷组成的,象征全村的幸福与长寿。“虎爷出巡”有八大程序,繁琐但虔诚,召神祭拜后锣鼓开路,锦旗飘飘,“虎爷公”开始出巡护镜。 

  小时候的“虎爷出巡”是在农历十六的晚上,出巡前,各家淘气或不淘气的孩子们都会齐聚虎爷庙前,希望得到一柱火把,跟着虎爷出巡护镜,那场面,壮观而激动。竹制的火把约半米左右,熊熊的火焰映红了每张激动的小脸,温暖了寒冷的冬夜。而驻守在家的主妇们亦没闲着,她们搭起八仙桌,围上“桌帷”,清茶水果供起,用村里最隆重的形式等待虎爷入户巡安。“虎爷出巡”所到之处皆鞭炮齐鸣,响彻云际,那烟雾缭绕的长夜里,“虎爷出巡”的队伍如一支天外神将,在港口这块平凡而神奇的土地上飞奔····· 

  如今因为安全起见,“虎爷出巡”改在每年正月初六下午,虽然每次都有警察为“虎爷公”的安全保驾护航,但没有冬夜火把的激情与温暖,“虎爷出巡”的意境也逊色了许多。这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龙海市港口村的“虎爷公”信俗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海澄县记》记载,清朝顺治年间,海澄县第九都祖山保锦港社的“塔庙”内已经祀有虎爷公,一百多年前,因石塔倒塌,信众才将虎爷神尊移祀到港口庙里供奉。关于虎爷的神话传奇故事非常多,其中最经典的要数“虎爷公”与登地社“蔡妈夫人”斗争的传说 。“虎爷出巡”是有固定路线的,据说那年“虎爷公”出巡,对面村的“蔡妈夫人”也要出巡,不知怎么回事,两村的人就吵了起来,港口村的人一生气,就把“虎爷公”抬进登地社,据说跑过去的鸡鸭猪狗等家禽家畜都死了,说是被虎爷咬死的,过了几天,虎爷的尾巴居然也断了,村里的人纷纷议论说是被登地社的“蔡妈夫人”敲断,怎么接都接不上····· 

  但“虎爷吃水”这一出巡环节却很好地为此神话传说辟谣,虎爷为什么要吃水?因为“虎爷公”是真正的好虎,它不吃动物,所以才吃水为餐,饮水为食······ 

    

  神话传说固然精彩,但“虎爷信俗”传播的赐福消灾,保病禳灾,驱邪伐妖,慈惠民物的主祷精神与美好思想却是人神合一的。特别是近些年来两岸文化交流的开放与发展,每年虎爷诞辰之日,台湾(金门)高氏宗亲都有代表前来参加及赞助,为增进闽台民俗文化交流起积极作用。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