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那年咖啡

    

  咖啡对现代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时尚人士拿它当“品味”,我们凡夫俗人呢,就算不拿它当“时尚”,却也知道在闲暇时喝杯咖啡来调剂生活。可是在30年前的农村,咖啡,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30年前,我读初中,我家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妈妈每年都会养两头猪。那时候猪很容易养的,只需把我们吃剩的食物残渣混在一起就可以了。春一头,秋一头,卖猪所得足够支付我们姐妹每学期的学费以及几天的“改善伙食”了。所以对我家的猪们,我们也是倍感亲切。每逢盛夏,也会学着老妈一声吆喝,把猪叫回来用清水帮它冲凉,看着它懒洋洋地躺在自家的院子享受着盛夏的清凉,那感觉,也是“猪一样的幸福”…… 

  那年夏天,远居印尼的亲戚突然可以回乡探亲了。据说,这个亲戚是爷爷的哥哥,抓壮丁的时候逃走了,几十年来因为政策原因从未回家!对这次的“认亲”,我们也是很慎重很隆重的,又是照相,又是请客,当然也少不了爷爷与亲人见面时的热泪满面……可是,这些对我来说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亲戚会带来什么礼物呢……要知道,当时华侨在我们家乡被称为“番仔”,据说他们那边的垃圾也值钱……所以,“番仔”亲戚回来了,他们带来的“礼物”,应该也是很稀奇的吧……. 

  送走了亲戚,迫不及待地打开亲戚带来的礼物一看,顿时失望了:除了一些淡黄色的橡皮圈还有一些未打磨成粉的辣椒粒外,就是一罐褐色的不知名的东西了…… 

  “唉,看来也是一个经济不景气的穷酸亲了······”几句嘀咕以后, “番仔”亲戚送的东西很快都派上了用场,只是这罐全写着英文的东西,一时半会儿让我们疑惑不已: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毕竟在那个年代,罐装的东西也是很少见的…… 

  “打开看看吧”,老妈说。于是我凭着自己上初中的英语水平,连蒙带猜,终于知道这是一种叫“咖啡”的饮料,煮熟了就可以喝……“那还不简单,我们煮!”老妈说。 

  说干就干。我打开罐子,迎面扑来的是一阵有点焦味的清香,褐色的粉粒状小精灵静静的躺在罐里,似乎在炫耀着自己的高雅,嘲笑着我们的无知…… 

  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妈舀起几大汤匙,“呼”的一下子倒在那个煮豆浆的铝锅里,加水,放在煤炉上就煮开了。我们姐妹几个眼巴巴地围在厨房里,使劲用鼻子嗅着这来自印尼的、与家乡味道完全不同的,陌生的焦香…… 

  一会儿,焦香四溢,整个厨房瞬间弥漫着浓浓的清香-----咖啡煮好了!我们姐妹几个不及待地拿上自己最大的碗,等待老妈一勺一勺的分配给我们这份神奇与喜悦…… 

  “快喝,快喝!”还没等老妈说完,我们就猛压一口―――妈呀,什么味,真苦!我们都吐了出来,再看看老妈―――吞也不是,吐也不是地含在嘴里,半晌,使劲皱着头才吞了下去,说:“谁喝完,奖励一角钱!!!!” 

  一角钱?那可是两条雪糕的奖励啊,多诱人……可是,我们姐妹几个“哗”的一下子全闪开了:什么破玩艺,闻着还行,喝起来,比中药还难喝…… 

  锅里,大半锅的咖啡静静地冒着香气,但却怎么也吸引不了我们的肠胃了…… 

  怎么办?这么难喝的东西,谁敢喝? 

  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我家的宝贝――――那只正在院子里乘凉的猪! 

  第二天,老妈把半锅的咖啡倒进猪食里,泛白的泔水与褐色的咖啡纠缠在一起,在泔水桶里打出了漂亮的、白褐相间的圈……. 

  第三天,猪生病了,据兽医说,上火了…… 

  从此,那剩下的半罐咖啡一直高高的悬放在柜子最上面,再也没人眼巴巴地瞅着它流口水了……. 

  岁月如奔腾不息的河水一去不返。当年那个嘴馋的丫头也已长大成人。如今她已习惯咖啡,喜欢咖啡,并也努力学着极尽优雅地品尝咖啡。因为她知道,岁月静好,生活却有如咖啡,或苦、或甜、或焦、或香,品味的,是百转千回的人生滋味……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