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云走璜尖

  作为一个平原人,天生的恐高症让我对于高山是望而却步的。爬过最高的山海拔不超过500米,长这么大只坐过一次摩天轮,心率飙到120,就没有再尝试过此类“娱乐”活动。我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高山上生活两年,而这件事就这么突然地发生了。跟我一样感到突然的还有50人,其中48人来自各省级医院,另外两人是我老公张建明和闺女张清语,我老公与我一样是医生。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百医驻村”行动,为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基本医疗有保障,安徽省将派驻百名省市级医生分两批奔赴最偏远的贫困村。张医生在他单位得到消息,晚上同我讲起,当时还带着三分玩笑。第二天,我们医院也通知了此事。我也不记得自己当时有没有深思熟虑,总之分别打了电话给我爸、我老师和我师妹。得到两票支持、一票随便,就通知张医生各自去报名了。 

  等想着自己到底有没有深思熟虑的时候,人已经在高铁上了。省委领导开完会,我们被黄山市卫健委领导接走,然后被休宁县卫健委接走,最后是璜尖乡谢乡长来接我们。谢乡长很热情,只是我问他我们什么时候下去的时候,他回答我的是什么时候上去,后来又反复说了三次上去。我当时仍然不知道自己要去的是什么样的地方,只听说是山村。我匮乏的想象力对于山村的印象大概就是背靠大山,前面是平原或丘陵。直到车子开了将近一个小时仍然保持着上山的姿势我才觉得不对劲,到了最高点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写着云走璜尖,真是名副其实。 

  赶上了雨季,一路上七八处塌方、十几处落石,但是谢乡长和司机都谈笑风生,我想这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摸了摸脉搏暗暗鄙视自己。我和张医生因为是夫妻,得到了同在一个乡的优待,分驻清溪村和徐家村,相距不到五公里。 

 

  璜尖乡位于休宁县的边缘,与浙江省的淳安县、开化县接壤。全乡平均海拔820米,位置距离休宁县65公里,距离屯溪43公里,距离源芳乡22公里。从源芳乡之后的22公里,全部都是盘山路,位置相对比较偏远。璜尖乡有三个行政村,我分管的是清溪村,3个村民组,人口约650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言。两种完全不同的方言对我来说完全没有障碍,反正都是听不懂。 

  没有超市、没有菜市、没有饭店、没有熟食店、没有蛋糕店、没有宾馆、没有娱乐场所,没有快递……有网。每天有三轮车走村卖菜和肉,基本生活有保障。 

  用一周的时间大致了解所在乡的医疗现状,才明白为什么省委要把我们派驻下来。 

  璜尖乡有一所乡卫生院,卫生院仅有两名医生,其中一位为卫生院院长。璜尖乡大部分人长期食用猪油、腌制烟熏咸肉。高盐高脂饮食,因此高血压病以及高血压并发症十分普遍,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发病率也较高。此地以采茶、采摘箬叶为生者多,长期低头、负重,因此年龄稍长即出现颈椎、腰椎及膝关节疾患等。年轻人大多都外出上学或工作,留下来的大多是老年人,很多人对于自身疾病一无所知,即使是已经做过手术,长期服药的疾病,仍然不知道具体情况。问病史往往得不到详细资料,对于既往做过的检查单、化验单极少保存。对于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不明确作用,亦不会定期复诊,导致药物错服,漏服。走访过程中,有气喘多年从未就诊过的村民,而且仍在抽烟;有术后20余天,因为山路难行不去复诊,创面处已近十天未换药,导致切口感染的患者,已愈合的部位亦未及时拆线;有呕血黑便,严重贫血,已在家中放弃治疗的肿瘤患者;有痛风患者未及时治疗,双手长满痛风石,已畸形破溃;有从山坡跌落,疑似骨折却坚持不出山诊治的患者…… 

  每一天,都新奇而又沉重。走访贫困户,发现尚未脱贫的全是因病返贫。本以为来了做村医,就是看看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小毛病,现实却是很多都超出了我俩执业范围,却又不能置之不管。卫生院仅能做极少的检查,药品也只有常用药,且种类不全。有患者想要转诊,只能出山去市人民医院。 

  语言不通、缺乏检测仪器、缺药、没有同事随时协助会诊……简直处处是阻碍,工作起来束手束脚。在百医驻村群里,发现与我们一同驻村的队友感受都是一样的,每天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讨论解决方法。语言不通?一边尽量找人翻译,一边学习。缺乏仪器?那就更详细的问诊,更细致的做体格检查,并反复劝说患者外出就诊。缺药?把缺少的药品列出来,卫生院想办法采购。会诊?我们身后都有自己医院的各科室同事,大家在知道我们遇到的困境,每个人都热情相助,远程会诊。 

  两个多月过去了,我已经能听懂一些常用语,能说几句璜尖话,虽然发音不标准经常被嘲笑;每一家贫困户走访三次或更多,同时把慢性病管理起来;药品在慢慢的补齐;省工会委托我院赠送了一些急需器械和药品。困难在慢慢解决,村民也越来越热情,从开始的陌生到熟悉,也渐渐听得进我们的健康宣教。 

  在这个过程中,控制过手足口病爆发,救治哮喘发作,请传染科远程会诊蜱虫咬伤,针灸治疗了三十多位颈腰痛的患者…… 

  得到的信任和感谢越来越多,中秋节到了,诊室的桌子上摆满了米,冒着热气,飘着米香。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地方,在很多大山深处的地方!

(作者徐晓婵,女,1985年04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07工作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至今,职称主治医师。安徽省针灸学会青年理事,安徽省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19年07月偕同爱人孩子参加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前往休宁县璜尖乡清溪村驻村扶贫。2019.07.24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安徽篇》予以报道;2019.09.02新华社采访,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CHINA DAILY、XINHUA NEWS、XINHUANET均采用新华社采访内容并报道。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