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顶部内容

历史的审判永远不会忘记

  7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70年过去了,历史的烟云虽然漫漫飘散,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会永远铭记。当今社会,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抬头,军国主义思想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此时此刻,我们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中国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警告少数否认历史、要为历史翻案的人:历史将是最终的审判者,它过去不会忘记,现在不会忘记,以后也不会忘记。

  历史的审判没有忘记过去。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非正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由此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全面抗战。八年间,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8年,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413万余人。1945年9月3日,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八年战争,被看作是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抗战胜利后,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公正的审判。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国际审判,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些双手沾满中国死难同胞鲜血的元凶,最终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次历史的审判是一次公正的审判,代表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历史的审判也不应忘记现在。对于二战,德国公开承认罪行并请求宽恕,一点不推卸责任,严格遵守领土、赔偿等战后协定,在国内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算,法律规定不能宣扬希特勒的言行,学校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而时至今日,日本国内总有一股势力不甘心接受二战失败的结果,企图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他们肆意进行歪曲、篡改历史事实的无耻行为。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宣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日本右翼势力一方面在历史问题上频频制造事端:否定慰安妇、“购岛”闹剧,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宣称为侵略历史自豪;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极端举措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和平宪法:解禁武器出口、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些意味着日本重新有可能成为一个可以发动战争的危险国家,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屡屡自以为得计。少数右翼势力如此这般嚣张,目的就是企图挑战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讲话中,连续使用了四个“不会答应”: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玩火者终将自焚,谁再涂改历史,谁就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和审判。

  只有尊重历史的审判,才能赢得未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将中华民族推进了苦难深渊,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人民会更加珍惜前人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从过去遭受侵略的历史中也深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贫弱必被宰割,现在,我们明白首先要自立自强。今日的中国,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开始苏醒,正在逐渐摆脱长期积贫积弱的命运而走向全面复兴,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已今非昔比。重新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63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神舟七号使中国成为全世界三个拥有可以生产载人太空飞船技术以及航天员出舱技术的国家之一;由中国发起和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达到57个,涵盖了除美日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标着中国将在国际新格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习总书记彰显大国自信地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牢记历史,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就是要以史为鉴,追求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当前,我们已经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没有赶上国家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但是我们有幸赶上了国家今日腾飞的历史,让我们铭记过去、珍视现在、警示未来,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书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

  (作者系致公党北京市委丰台区工委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