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 维护我国海洋战略利益的提案
 远洋渔业是资源型战略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当前,世界远洋渔业正处于产业转型、格局调整阶段,我国远洋渔业同样进入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但总体发展水平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制约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远洋渔业起步较晚,捕捞配额大都被国际水产巨头所掌控。一些远洋捕捞公司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不善,安全意识不强,不断违反海外法规,给监管部门带来压力。

二是我国远洋渔业装备制造能力、整修保障能力欠缺。远洋渔船大都是收购国外二手渔船改造而成,主体多是中小民营企业,成本承受力低,抗风险能力差,提高装备能力的基础和能力不足。

三是远洋渔业公司过度依赖补贴,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能力的内生动力和主动性差。燃油补贴是部分远洋渔业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部分享受了补贴的远洋渔业公司没有通过升级渔船、提升捕捞效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四是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建设迟缓。国内能够满足大型远洋渔船卸货的码头不足,只能借用货运码头,渔船卸货速度慢、效率低,货运港口不愿意接待渔船卸货。

二、高质量发展我国远洋渔业的建议

一是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远洋渔业基地,打造完整的远洋渔业产业链。选择试点城市,建设可同时满足远洋渔船和军事舰艇停靠补给的综合型基地,重点突破港口修编和用海指标两个最大障碍,打造以远洋渔业为基础的国际性冷链物流产业链。提高港口综合保障能力,不仅服务本国远洋渔船,也可吸引境外远洋渔船到我国卸货、修整、加油、补给。通过远洋渔业基地联动世界各地渔获产区,提高我国船队和海军的远洋保障能力。支持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有选择地进行战略投资和境外合作,通过租赁码头、合资建设港口、购买入渔资格等方式,大力发展海外综合性保障补给基地,提升我国在全球远洋渔业市场的捕捞竞争能力。

二是建立完善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严格控制渔船数量和质量,淘汰安全性能差、耗能高的渔船,鼓励配备现代化装备的远洋大型渔船,提高海洋渔业装备的比重。充分利用好燃油补贴这个杠杆,完善对海洋渔业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渔业企业规模。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降低高端海洋渔业装备研发、生产的经济风险。

三是完善远洋渔业监管体系,通过新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对进港渔船的监管力度,督促远洋渔业企业合规经营。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粮农组织成员国通过的《港口国措施协定》以及欧盟各国制定的《共同渔业政策》进行充分研究和解读,指导远洋渔业企业在保证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避他国渔业政策风险,保证远洋渔船和船员安全。

四是加快技术攻坚和运用,做强远洋渔业装备。在远洋渔船装备制造领域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将我国在军事、商用舰船装备制造领域积累的大量技术,转化应用于海洋渔业装备制造领域,打造国产远洋渔船,减少对海外二手渔船的依赖。提升信息化水平,结合光学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节能环保、智能高效、综合利用的海洋渔业船载加工装备与技术,提高海洋渔业船载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提升远洋渔业维护国家海域主权的能力和意识。建立和畅通远洋渔业企业与海军的沟通渠道和机制,提高海军对渔船的调配和动员能力。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基础上,在一些关键区域开展常态化军事训练,提高渔船与海军的协同能力。加强远洋渔业同科研单位的沟通,在开展远洋捕捞作业同时,适当承担水文、气候、海底地貌等数据收集任务。加强对中方船员的保密教育,提高战备意识和海防意识。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