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2021专题 > 2021年两会 > 农业农村
关于推进中国古镇文旅品质升级的提案

古镇作为历史文化的沉淀之地,是中国文旅的独特资源。但由于多元利益主体下的古镇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单纯文旅唱主角的古镇保护开发模式难以为继,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下的古镇底色日渐消失。应进一步盘活古镇资源,实现古镇活化利用和品质升级,塑造中国古镇新名片。

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走协同发展之路

一是加快完善基于保护传承的发展利用规划体系。以高水准规划设计为引领,精心编制古镇保护利用规划。按照各古镇自身的空间形态和资源禀赋,对标世界级、国际化,依托具有国际视野、扎根乡土的设计队伍,深挖本地文化,传承历史遗存,强化古镇景观呈现、功能定位和营销系统等全方位的顶层设计。二是积极推动代表性古镇联合申遗工作。积极参与古镇联合申遗工作。特别是要依托西塘、乌镇、凤凰等具有国际引领能力的古镇品牌,在古镇的协作乃至申遗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加强宣传谋划打造整体品牌。整合资源要素,借助多种营销方式,将古镇整体包装,全面提升中国古镇的形象和知名度。

二、展现古镇底色,走特色差异之路

一是尊重历史原貌再现古朴风韵。遵循合理保留、整体保护、普遍改善、科学开发的原则,对古建筑群科学保护开发,延续古镇历史文脉。坚持使用传统工匠手艺和传统建筑材料,完整保护和再现建筑的文化审美和历史风貌,避免修旧如新。二是因地制宜强化古镇风貌管控。结合当地人文特色,制定差异化的古镇风貌管控要求,在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等方面加强引导,利用代表当地传统风貌的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构件等元素,实现古镇风貌更加协调、更具特色。三是拓宽渠道破解文保资金难题。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将古镇保护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扩大文物维修资金覆盖面。对于一些濒临倒塌的历史建筑应尽快落实资金予以维修;对于部分由于古镇保护而财政收入无法保障的乡镇,应实施动态补偿机制,由财政统筹保障。对于一些修缮经费不足、空置毁损的历史建筑,亦可由其产权所属国资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对外低价出租,承租人按相关规范承担修复、保养及使用等费用,使历史建筑起来。四是留住源头活水激发原生活力。古镇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建筑、交通、习俗、方言、服饰、饮食等诸多方面因此古镇的保护应以保护古镇居民的这种活的文化为要,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适宜居住环境,使生活在传统城镇、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原住民,连同他们所创造的生活方式、文化精神,一起融入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强调古镇空间的历史延续性。

三、发挥古镇文化魅力,走产业带动之路

着眼于配套环境的优化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通过古镇这个平台,导入现代艺术、科技、文化要素,向周边地区的产业链和经济发展辐射。一是联动盘活优势资源。结合城乡融合改革试点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创新土地利用政策,唤醒乡村闲置资源和沉睡空间。二是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为城市人提供乡愁慰藉还乡体验。三是培育本土特色产业,做精做细传统手工业,使当地传统手工业成为集民俗文化展示、居民增收、产业传承的重要支撑。四是推动镇域市域全域发展。应充分利用古镇建设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重视古镇景区外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古镇形象开展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高端产业落户,突破门票经济的限制,打造没有景区界限的,具有现代功能的古镇。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