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安徽省政协召开“推进我省疾控体系建设”界别协商会。本次协商会,共有8位同志先后发言,其中就有安徽省委会2位专家发言。安徽省政协常委、致公党员徐培坤,安徽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安徽中医大学总支部主委姚淮芳,分别在会上作题为《加强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的口头发言。
徐培坤建议:切实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不能再仅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举措中,落实到人员与资金的配置上。给专业疾控机构充分赋权,把疾控的防疫应急职能纳入政府行政部门、让专业人员增加话语权,让这种话语权与行政权对等,改变目前外行指挥内行的局面。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待遇,健全相应的薪酬制度,体现工作价值,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在待遇、科研经费、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探索加强医疗体系与疾控体系的建制性交流,要特别强调培养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的疾控意识、重视一线医生的预警意见,要经常与临床一线交流,弥合医疗和预防的割裂,从而利于疫情初发时疾病控制体系尽早介入、发挥作用。要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姚淮芳建议:我省应该高度重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组建研究学术团队,给予资金项目,同时要求课题组每年进行疫情预测、分析,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疫情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疫病作为诊疗规范实施,在西医疫苗和特效药物未研制成功期间,要求所有病人接受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制度,保障西医院的中医药规范和常规使用。同时,在疫病发病后组织国医大师、名老中医进行协商研究,根据疫情具体发病特点拟定协定方,推荐给西医广泛使用。此外,将中医药临床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积累临床资料进行科学数据化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中药药理作用机制,以待从中药中寻找治疗疫病的特效药物。
(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