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纵观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一直都是国家与民族社会文明繁荣进步的标志。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我国体量最大的、酝酿时间最久的一部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编纂和颁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座里程碑。如何学懂弄通民法典,更好地推动它的贯彻实施,既是当前社会的热点,也是各级公务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典”应先明“理”。民法典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回应了21世纪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对民法的新需求,把众多的单行民事法律上升为体例科学、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系统性规范。它共有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超10万字内容,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如此鸿篇巨制,即使是法律专业人士想要在短时期内通读并学透这部法典也很不容易。根据笔者自己的学习体会,要学好它,首先要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编纂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创新规定,以此为纲带动全文的学习。具体来说,要认真学习第12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以及2020年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这些是学习领悟民法典之“理”的关键文件。
民法典明了什么“理”?第一,民法典姓“民”。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为主线,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原则,通过确立完善胎儿、未成年人、老年人、死者利益保护的规则,形成了从生前到身后的全方位保护体系;通过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健全了从财产到人身、从物质到精神的民事权利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居住权制度、家庭制度、遗产分配制度等,保障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通过对七大类侵权责任的详细规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法。它以法典的形式确认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物权编”构建了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的多元所有权结构,构建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健全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其他各编的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合同制度、责任制度等规定,有利于保障契约自由、增进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第三,民法典划定了公权力的界限。民法典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政府行为和市场主体划清边界。民法典虽然是私法,但也为行政权力设立了一系列规范,有责任性的,有授权性的,有禁止性的,政府应当据此履职、行权或者不干涉私权行使。第四,民法典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不仅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更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通过对生命无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性别平等、尊重隐私、环境正义等内容的具体规定,实现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在当前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民法典的颁布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提供了基本遵循,标志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翻开了新的篇章。
学“典”如何致用?首先必须树牢人民至上理念。我们要深刻体会民法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法典的内涵,进一步领悟民之所安、法之所系的立法精神,要在实践中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准确把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准则推进行政决策,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次必须明了权力边界。民法典为各级政府依法行使公权力注入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设定了新边界。要牢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依照民法典行使权力和权利、履行职责和义务,做到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正确处理好权和法的关系,决不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再次要养成遇事找法用法的习惯。我们不但要尊法、守法、畏法,而且要知法、找法、用法。开展各项工作、处理日常事务都要善于运用法治手段,注意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上找依据、找方法、找思路。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们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要真正把民法典当作一部生活工具书,把各类复杂的基层矛盾,把难以判断的家长里短,在民法典中找出最正确的“解题方法”。最后要当好群众的宣传员。基层是民法典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向基层群众宣传民法典要会讲“大白话”,能用“小故事”,善用“新媒体”。要会用普通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解说法律文本,多举群众身边的真人实事,善于运用“两微一端”等进行互动宣传,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无上法宝,也是必须时刻遵循的威严大法,让民法典真正走进人民、服务人民,确保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