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至27日,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孙国萍在阳春华侨农场接受广东电视台的专题采访,孙国萍副主委在华侨农场一路目睹农场近年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不禁深情地表示:“我们提出的建议能够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贫困侨民的生存生活问题得到彻底的改变,说明我们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大有可为,这也是我们参政议政取得实效的明证,这必将有力地激励全省广大党员更加努力履行参政议政职责。”
这次采访是根据中共广东省委领导指示,由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和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制作的反映近年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为成果专题片的内容之一。专题片选取了10个提案或者调研,省委会及下级组织提出的帮扶阳春华侨农场脱贫解困与关于建设前海地区高端服务业特区的两个提案入选。
侨场困境
阳春华侨农场包括马兰华侨农场、留垌华侨林场,此前由于体制原因,无法受惠于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政策,各级政府为欠发达地区及低收入贫困群体制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也没有覆盖到这两个农场,侨场群众生活非常贫困,住的泥砖瓦房破破烂烂,也无法保证生活用水问题,生活水平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水平。从 2005年起,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了解到阳春华侨农场的困境,开始关注华侨农场的脱贫解困,期间,省委会领导吴毅、孙国萍多次亲自到侨场开展调研、帮扶活动,促使侨场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多方推动
2011年1月,孙国萍副主委在省政协各界代表会议上向省委汪洋书记和省长黄华华提出了《关于将阳春两个没有被政府认定的华侨农(林)场纳入贫困村并扶持的建议》,反映阳春华侨农场严峻的贫困问题,发言引起了汪洋书记的高度重视,当场表示由他亲自督办该提案;2月18日汪洋书记又再次作出批示,要求将阳春市留垌、马兰华侨农(林)场纳入全省华侨农场改革解困发展专题调研范围,责成省委办公厅组织侨办对阳江华侨农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尽快提交调研报告和解决办法。4月18至20日,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主委王珣章率致公党界别省政协委员到阳春华侨农场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政府正视历史问题,早日真正解决遗留问题;5月9日,受汪洋书记委托,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主持召开由阳江市、阳春市、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题会议,提出针对两场的13项民生解困任务。在多方努力下,经过两年时间的共同努力,阳春华侨农场的脱贫解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侨场新貌
现在走进侨场新村,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三层小别墅,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和沼气,人畜分离,居住环境整洁干净。侨民们在镜头前有点羞涩却话语真诚:“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也感谢致公党帮助,今天的好日子是以前想也想不到的。”孙国萍副主委和每一位见过的侨民握手,向身边的记者热情介绍,亲切地拉家常,询问家中生产情况和孩子学业情况。孙国萍副主委站在作为“扶贫双到”项目的火龙果种植园前说:“我们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希望这样的项目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益,真正从根本上帮助侨民们脱贫致富,提高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在解决生存问题后,我们必须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孙国萍副主委还仔细询问了火龙果的生长情况,对火龙果的病虫害还表示要带回去研究帮助解决。陪同采访的还有致公党阳江市委会主委李子荣,副主委邓业超、孙立良,阳春市支部主委雷百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