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广东
致公党广东省广州市委会举办归侨历史记忆座谈会

  归侨历史记忆座谈合影

  

  8名老归侨畅谈自身经历

  

  6月27日,致公党广东省广州市委会“归侨历史记忆”座谈会在市民主大楼举办,莫传三、郑燕娥、李镜荣、张教文、张月寿、陈艺娟、叶成初、黄方生等8名老归侨党员参加座谈,畅谈历史记忆。致公党广东省广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岳朝阳、秘书长周颖、组宣处副处长张卓翔、联络委副主任黄为民等参加座谈。

  岳朝阳介绍了我会2012年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华侨博物馆提案,促成广州市建设华侨博物馆决策出台的背景和经过,并介绍了最终选址五仙门发电厂旧址的有关情况,希望老归侨积极为华侨博物馆捐献文物,充实华侨博物馆的内容。致公党广东省广州市委会联络委副主任、市侨办华声杂志社副社长黄为民担任广州市华侨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他介绍了五仙门发电厂旧厂房的安全检测情况和华侨博物馆项目的推进情况。据他介绍,五仙门电厂始建于1901年,主体框架为全钢结构,钢材和水泥全部从德国进口,虽历经100余年仍非常牢固,仅底部受水浸有生锈,经处理后不会影响安全。

  归侨党员对华侨博物馆建设非常支持,致公党广东省广州市委会原副主委莫传三等现场捐出了保存多年的归侨证明,海珠区总支部原主委郑燕娥捐出了当年在越南的毕业证书,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退休老教授李镜荣捐出了归侨校友筹办的校刊多本,广州东环中学原退休教师陈艺娟捐出了当年在越南使用的越南盾旧币,有归侨在提供文物的同时提供了文物征集的线索。我会办公室对归侨捐献的物品进行了详细登记。老归侨们畅谈了当年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回国的艰辛过程以及回国后的学习工作经历,谈到动情处神情激动、热泪盈眶,表达了他们奉献一生、无怨无悔的爱国情怀。

  致公党广东省广州市委会归侨座谈会将分期举办,此次参加座谈的主要是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归侨。我会现有退休归侨55人,主要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绝大部分为50年代至70年代的归侨。他们普遍知识层次比较高,有技术专长,回国后为广州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我会原主委傅汉洵是印度尼西亚归侨,他把印尼的羽毛球技术带回国内,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创新,为广州培养了6名羽毛球世界冠军。李镜荣从马来西亚回国后入读北京医学院,先后在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和广州医学院工作,从事神经科学工作40年,进行各类专科手术2000余例次,他有关颅内压监护中的脑脊液搏动波形分类及用波形取代容积压力测试两项成果不仅国内、外首创,而且是重大技术革新,多次获奖,获得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证书。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