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广东
致公党广州市委会举办第四期“归侨历史记忆”座谈会

  日前致公党广州市委会举办第四期“归侨历史记忆”座谈会,来自印尼的归侨黎青青、林绣花、林文企,泰国归侨丁行周、韩远光、阮洁云、黄裘,柬埔寨归侨高光宝、美国归侨黄兆活、缅甸归侨赵玉卿等10名退休归侨参加座谈。专职副主委岳朝阳、秘书长周颖,市侨办广州华声杂志社副社长、广州华侨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黄为民等参加座谈。

  座谈会前,与会归侨老党员参观了将改建为广州市华侨博物馆的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并听取筹建情况汇报。会上,10名印尼归侨畅谈了自己从海外归国、以及在国内学习、成长的经历。泰国归侨韩远光父亲是侨领,回国后考入南京航空学员,分配到天津从事航空工业30年,曾当选天津市人大代表,到广州后又当选广东省政协委员。林绣花在祖国的动员下回国并加入广州市乒乓球队,曾作为广东乒乓球运动员代表访问越南,后在广东省体校任教练,文革曾受到冲击到工厂工作12年,后任东山区体育局副局长,曾任广州市和东山区人大代表。黄裘50年代从泰国回国,考入湖南医学院,曾作为学生代表见过毛泽东主席,毕业后留校从医29年,后回广州在广州医学院任主任医师,是一位知名专家。如今, 8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美国归侨黄兆活身体已经不太好,但仍然坚持参加了座谈会。他曾在武汉重型机床厂工作,一辈子兢兢业业、不图名利。高光宝回国后曾放弃高考,在华侨补校任数学教师,后到黄埔86中任教师。1965年归国的黎青青,其家庭在印尼开照相馆,生活富裕,父亲是爱国侨领,周总理到印尼时曾参加接待,家里保留有很多有意义的老照片。

  今年致公党广州市委会累计举办了四期“归侨历史记忆”座谈会,来自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美国、缅甸等国家的近40名归侨参加了座谈。每一位归侨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市委会通过举办这几期座谈会将把资料记录保存下来。归侨党员对华侨博物馆建设非常支持,有的捐出了保存多年的归侨证明、国外毕业证书,有归侨捐出了当年回国曾经用过的物品,外国旧钱币,也有归侨在提供文物的同时提供了文物征集的线索。有归侨对华侨博物馆建设提出了建议,希望博物馆能反映出华侨国内、国外的奋斗史。也有归侨建议,归侨中出过很多名人、也有一批归侨运动员曾在运动场上为祖国争得过荣誉,这些都是广州华侨历史的珍贵内容,广州华侨博物馆中应当有所反映。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