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组参观福州乐天泉社区致公学校
调研组了解厦门前浦北社区致公学校情况
12月2日-6日,致公党广东省广州市委会就社会服务工作、社区致公学校开展经验、华侨特色建筑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政策与做法等,组织课题组先后赴厦门、泉州和福州等地开展调研活动。
在厦门,调研组一行走访了思明区前浦北社区致公学校和鼓浪屿风貌建筑群。厦门市委会已经挂牌的社区致公学校有3所,另有1所正在积极筹建中。前浦北社区是一个代表社区,该社区辖内面积1.52平方公里,楼房102栋,现有常住人口13947,流动人口5516,在社区管理方面是一个明星社区,具有齐全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在这里开办社区学校也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厦门市委会开办社区致公学校的主要经验是“三个依托”、“两个立足”、“一个结合”,即依托区委统战部、依托社区党委、依托致公党基层组织,立足社区居民需求、立足本党资源,与社区现有的教育平台相结合,正确合理的制度设计确保了社区致公学校的可持续运作。鼓浪屿风貌建筑群的保护机制是厦门市政府的一个成功范例,对广州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厦门市政府通过人大制订了《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并通过统一规划搬迁,成功保护了厦门的这块金字招牌,成为厦门的历史文化圣地。
在泉州,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晋江市五店传统街区,了解当地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五店传统街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占地126亩。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还有不少的建筑是政府从其他地区异地搬迁到该地保护利用的。晋江市政府专门聘请了清华大学设计团队,为街区的保护开发进行规划设计,政府主导,统一收购和搬迁,在保留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在福州,调研组一行走访了乐天泉社区致公学校,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该社区致公学校整合多方资源,针对中老年人、企业职工、未成年人三类重点人群,设置疾病防治以及消防知识普及等多种课程,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义诊、关爱孤残人等志愿服务,得到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的高度赞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调研组一行还考察了“三坊七巷”传统街区的人文历史和保护现状。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该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该街区在当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制订了《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搬迁修复保护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将所有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或当作厂房用途的全部外迁,成功实施了该区的保护利用方案。
福建省致公党在社会服务方面不断创新,社区致公学校的做法得到致公党中央的高度肯定。福建也是侨务大省,华侨特色建筑保护利用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此次调研组一行,不仅学习到了福建省在开办致公社区学校方面的先进经验,还对福建的华侨特色建筑保护利用有了深入认识。调研组将结合广州实际,整理调研报告,就广州市的社区服务和华侨建筑保护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