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于内河航道建设的专项资金,改变现有的以地方财政支持为主的模式。加快内河集装箱江海联运船舶的发展力度,加强专业化危险品船舶的发展。
现状:珠三角航道条件优越,内河航运地位不高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今年省两会提案中介绍说,尽管珠三角航道条件优越,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珠三角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系统的地位仍然不高,水运运能远没有发挥出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指出,从总体来看,珠三角内河航运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据统计,2017年全省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150元,其中内河航道计划投资25亿元,占比仅为2.17%。同时,内河航道常常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因缺少省级层面的规划统筹,地方航道局在行使航道规划、建设等职权时,难免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和限制,导致航运资源无法充分发掘、利用。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指出,航道与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内河港口效益的发挥。内河航运运力结构还未达到现代航运业发展要求,珠三角地区航运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大量个体船舶和非专业化船舶的进入也影响到内河航运运力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建议:致公党广东省委: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于内河航道建设的专项资金
致公党广东省委表示,发展珠三角内河航运,可以充分发挥江海联运、前港后厂的优势,有利于推动珠江流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区域开放、区域经济的相互合作与融合,有利于加强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地方政府应站在区域经济融合的高度重视辖区内的内河航运建设。同时,加快建立、完善珠三角内河航运发展的省级统筹协调机制和财政保证制度,加强珠三角内河航运在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对辖区内航道建设的干预,避免出现地方政府在内河航运发展上各自为政、兴一废十的情况。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于内河航道建设的专项资金,改变现有的以地方财政支持为主的模式。另外,还要加强航道和港口建设,优化珠江三角洲内河航运网络,完善水上客运网络,促进水上快速客运的发展。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下,重点推动适应1000t级航道的船舶发展,加快内河集装箱江海联运船舶的发展力度,加强专业化危险品船舶的发展。同时,根据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要求,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航运企业结构调整,建立规模、能力与资源、目标市场相匹配的航运企业。(转载自《信息时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