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广东
唐国俊同志生平

  中国致公党的优秀党员,德高望重的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致公党第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致公党广东省第六届、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致公党广东省第八届、九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唐国俊同志,因病于2018年8月16日106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5岁。 

  唐国俊同志,原名唐德槱1924年9月出生于广东江门新会,后居住于香港,少时在香港培英小学就读,后转入广州培英中学学习,1945年在广州培英中学(锋社)高中毕业1946年考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49年毕业后在香港工作,1953年返回祖国内地,在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专业教研组主任、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教授、教授。1983年加入中国致公党。1984年担任致公党华南工学院支部主委。同年7月当选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常委、四化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1986年以后历任中国致公党第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致公党广东省第五届、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致公党广东省第六届委员会代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和广东省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致公党广东省海外联谊工作委员会主任。1997年后任致公党广东省第八届、九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唐国俊同志长期致力于高聚物流变学、橡胶塑料加工机械理论及其相互结合的研究和教学。他是我国五十年代前期创建高等教育橡胶工学专业的六名教师之一,是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建立橡胶塑料机械专业的提出者和主要创办人,是我国橡胶塑料机械专业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近4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唐国俊同志以“抓准苗头和方向,锲而不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创办新专业,培养高聚物流变学专业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编写了多种全国统编教材,讲授过多学科、多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逾10门,培养了许多出色的学生。他撰写论文逾百篇,其中部分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家一级刊物发表。他率先把橡胶机械、塑料机械及高聚物流变学等贯通成为一个新的专业,建立了流变学研究室。他开创的“高聚物流变学及其在橡胶塑料机械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被纳入国家十年化工研究规划。1987年,他撰写的《橡胶机械名词术语》获化工部科技进步奖。 

  唐国俊同志是优秀的中国致公党党员,是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1983年,他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入党后,唐国俊同志一心要为致公党“效微劳”作贡献,他借助“侨”和“高校老师”的优势,协助伍觉天同志和省委会组织处在广州五山地区的几所高校中开展组织工作。1984年5月致公党华南工学院支部成立,唐国俊同志担任了主任委员。在唐国俊同志的带领下,华南工学院支部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时任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同志来广东,曾专程到华南工学院支部视察,听取工作汇报。1985年,唐国俊同志荣获“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称号。1986年,致公党华南工学院支部先后获“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先进集体”及“广东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凭着对党派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唐国俊同志当选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常委、副主任委员。1989年,原省委会主委病逝,唐国俊同志服从组织安排,毅然放下了自己热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来到省委会担任专职主委。在他的领导下,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广东的省、市、县组织逐步健全了参政议政机制。他还亲自带队开展各项专题调研,参加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协商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1995年,唐国俊同志在中共省委、省政府领导召开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协商会上,就广东省“九五”计划框架设想发表意见,具体谈到广州五山铁路口交通阻塞问题。对此,中共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张高丽同志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五山口召开现场会议,决定修建立交桥。至此,困扰五山地区高校、科研所多年的交通问题得以解决。1997年,唐国俊同志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提交的《应重视多渠道、多方面宣传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的建议》获得全国优秀提案奖。在组织工作方面,唐国俊同志经常利用休息日,骑着自行车到各大高校和科研所与教授、高级工程师们深入交谈,广交朋友,向他们介绍中国致公党,积极开拓党务工作。 

  唐国俊同志不忘“侨、海”特色,致力为侨和港、澳属服务。在华南工学院工作期间,唐国俊同志联合谢慈庭等同志联合创立了校侨联和校港澳联。他还情系归侨、侨眷的权益保护。在落实侨务政策方面,他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作题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存在的问题和我们的意见”的大会发言,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应。他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广东省实施办法等法则的制定。在协助华侨、华人解决在华房产问题上,他付出了不少精力。1987年和1988年,唐国俊同志先后两次随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副主席伍觉天、副主席许志猛出国访问,出席牙买加洪门致公堂成立百年纪念庆典活动,赴加拿大温哥华出席洪门三庆大典活动,还访问了美国。在这些外事活动中,唐国俊同志积极向洪门团体、华侨社团及各界人士介绍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宣传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对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团结工作,受到我国驻外大使的高度赞扬。他在1994年至2009年担任广州培英校友会主席,2009年至今担任广州培英校友会名誉主席,为培英学校和培英校友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了大量工作,坚持团结校友,坚持宣传培英,坚持维护培英学校和校友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全力弘扬培英爱国爱校,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团结一家亲的白绿精神。他实事求是,工作政策性强,在广大校友中享有崇高威望,被誉为培英校友的楷模、培英杰出校友。 

  唐国俊同志具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文革”期间,唐国俊同志被认定为间谍、特务,整天被批斗,他研究的流变理论被贬为“流骗”理论。尽管在人格上受尽凌辱,精神上受尽折磨,肉体上受尽摧残,但他热爱祖国、跟共产党走的信念矢志不渝,从未动摇。“文革”过后,党和国家给唐国俊同志平反,他向组织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他的专业,继续他的工作。多年后,有人说起“文革”期间的往事,他总是“呵呵”一笑,说:“只要让我工作就成!”这简单的话语,折射出他宽阔的胸怀、乐观的精神和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退休后的唐老,依然不忘致力为公的精神,在整理致公党历史、海外联谊等方面继续发挥余热。 

  唐国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积极拥护者和优秀践行者,是忠诚的社会主义爱国者。他的一生,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一生,是爱国爱民、奋斗拼搏、无私奉献、宽厚仁和的一生。从一名教授学者到党派领导,唐国俊同志始终坚守着为国家“何日再效微劳”的人生誓言,不忘初心,恪尽职守,积极开拓,诚以待人,他以自身的行动,诠释了老一辈致公党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和怀念!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