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对古典音乐是七窍通了六窍,只一窍不通。尤其对外国的古典音乐,还是交响乐,更如同聋子瞎了眼——闭目塞听,啥也不知道。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像我等对音乐毫无追求,了不起跑到卡拉OK厅吼两嗓子的人,如果不是沾了身为致公党员的光,估计难得有机会在一个以小龙虾闻名于世的小县城里,现场欣赏到由世界顶级乐团的顶级指挥家,指挥的顶级乐队演奏的顶级古典交响乐。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有缘千里来相见。德国卡塞尔市路易斯.施波尔管弦乐团的保利巡演来潜江演出,恰巧乐团首席指挥崔鸿嘉是我党党员。有朋至远方来,不亦说乎,更何况是本党同志,必须得好好聚聚。与鸿嘉老师初一见面,便倍感亲切,相言甚欢,对品尝小龙虾的邀请,鸿嘉老师欣然应允,还喊上了他的哥哥——中央音乐学院的崔鸿根教授。来到虾店,宾主坐定,通红喷香、多种做法的小龙虾端了上来,蒜蓉的、油焖的、卤汁的……,没有客套也没有矜持,大家如同家人一般随意自然,我们饶有兴致地给鸿嘉和他的哥哥讲解了吃小龙虾的正确步骤“牵起你的小手,搂着你的细腰,掀起你的红盖头……”。两位客人被小龙虾的味道深深地吸引了,丝毫没有指挥家和教授的架子,像模像样地剥去虾壳,哪怕是手指浸满了虾汁,也毫无所谓。我心想,这些虾子能被用拿指挥棒和弹钢琴的手剥壳吃掉,也算是得其所了。
当晚,大家一见如故,开怀畅饮,十分尽兴。也让我领略了音乐大师们的豪情和鸿嘉对同党家人的深情。次日是演出日,下午抽空陪同鸿嘉参观了戏剧大师曹禺的祖居博物馆和纪念馆,鸿嘉在参观时自然流露的对大师的敬仰、尊崇之意,又让我领略到了文学对音乐人的影响力。
演出临近,来的观众虽不是满坑满谷,却也不少,许多都是带着孩子来的,看来高雅艺术也还是很受基层群众的欢迎的嘛。然好事多磨,剧场舞台的空调居然出现了故障,鸿嘉老师不愧是大咖,临危不乱,与乐团团员充分沟通后,上台向观众们说明了情况,演出需要推迟半小时进行,一番说辞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理解支持,还得到了掌声鼓励。
演出正式开始了,上半场是《莫扎特D大调嬉游曲》,30多名德国演奏家身着礼服,手持各种我叫不上名的乐器端坐台上,鸿根教授作为钢琴独奏,侧坐在舞台最前方。鸿嘉老师背向观众站立,他左手自然张开,手臂微微上扬,右手持指挥棒,高高举起。只见他手猛地一挥,整个乐团随着他手势的舞动,演奏起了乐章。鸿根教授如绅士一般,神态自若地额首倾坐,那昨天还在剥龙虾的细长手指在黑白琴键上灵巧地跳跃着,乐曲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又如大海汹涌激情澎湃,再如万马奔腾豪情万丈。我虽不懂曲中之意,但总感觉时而欢快、时而忧伤、时而腾空遨游、时而随波逐流,心情随着音乐不由自主地起伏不停。下半场是《贝多芬第七交响乐》,似乎更把我带入了情境之中,犹如一只小鸟在茂密的原始森林穿行,时而半空掠过、时而林间穿梭,时而一飞冲天;又如巨鲸遨游在浩瀚无边的大海深处,在深蓝里顶风迎浪、深潜飞跃,鸿嘉指挥的德国乐团让我这个外行也深深被音乐所震撼了。
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而演奏家和指挥家早已汗流浃背,似乎也验证了鸿嘉的一句话“深深感受到了潜江观众的热情”。在有着龙虾盛宴的小城能享受到音乐的盛宴,我不禁为潜江感到骄傲。能与鸿嘉老师和鸿根教授有缘结识,把酒言欢、亲如一家,更让我为之感到庆幸,由衷期待着下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