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岳麓山,莽莽大别山,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湖南与黄冈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湖南派出首支援助黄冈医疗队,到3月18日黄冈“四类人员”全部清零,50多天的时间里,医疗湘军不辱使命,无惧生死,交出了一份饱含心血和汗水的成绩单。
3月19日,黄冈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湖南援助黄冈医疗队633人 “黄冈市荣誉市民”称号,以此表达对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湖南医疗队员的感激之情。致公党员、湖南红网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张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闻令而动,勇敢逆行,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这段历史,记录抗疫精神,传递中国力量,为感恩张盟的特殊贡献,黄冈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黄冈市荣誉市民”称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授予他“荣誉职工”称号。

致公党员张盟 |”新闻战士以身许过不怕死,就是总爱哭鼻子”
4月7日,致公党员、湖南省红网记者张盟(田萌)跟随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返湘。“新闻战士”在湖北奋战29天,载誉归来。3月19日,张盟获得黄冈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黄冈市荣誉市民”殊荣,4月7日,他获得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荣誉职工”称号。
3月10日,受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卫健委指派,张盟从长沙出发前往湖北黄冈,采访报道湖南省对口支援黄冈医疗队。3月22日,湖南省对口支援黄冈医疗队返湘之后,他立即驱车前往武汉,继续采访报道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在湖北29天的时间里,他发稿5篇。其中视频稿件40篇,图、文稿件5篇。负责两次医疗队返湘图文、短视频直播的供稿,两次供稿的图片和视频数量两百多条。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他像医务工作者一样穿上防护服,十次进入隔离病房采访报道。报道类型囊括通讯类稿件、微视频、微纪录片、Vlog等多种形式。
张盟在日记中写到:不管是现场采访,还是在后期写稿、视频编辑的过程中,只要看见、听见、想到哪些感人的故事,他都会默默的留下眼泪。他也介绍了自己一次哭鼻子的经历。有一次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一位出院患者主动向湖南医疗队员表示感谢。当出院患者说到“我当时呼吸困难,感觉自己快要死了。如果不是湖南医疗队队员们。我回不来的”,听到这些话语,张盟也哭了。
节选湖南日报“勇敢“逆行”者 “四力”践行人——记奔赴湖北疫区一线采访的湖南新闻人”
逆行,无愧为一名合格的新闻战士
“我之前的身份一直是播音员、主持人,今年的3月1日我调到红网新媒体集团采访中心,身份就变为记者了。”张盟说,这次他主动申请来抗疫一线做报道,是一种热血的冲动。
“相比文字,我更擅长用短视频进行报道。湖南医疗队大部队从黄冈回归的那天,大家都是热泪盈眶。我在现场对医疗队队员和送行群众进行各种捕捉,一直等到大巴车把湖南医疗队队员送到高铁站,我才下车,然后坐上单位的采访车继续前往武汉。”电话里,张盟的声音很有磁性,他却说,“我是一个喜欢哭鼻子的男人。”
“就在前几天,我一个人回到驻地,剪辑自己拍摄的人物视频,一边剪辑我一边大哭。真的,我不吹牛,越是朴实的人物,朴实的话语,越是能打动人。至于爱哭鼻子,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人容易大喜,也容易大悲,很有激情。而我热爱新闻这个行业,也是因为它能时时带给我激情。”湖南医疗队大部队从黄冈回湘的时候,张盟没有回来,而是选择继续去武汉做报道,他还在电话里开玩笑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以身许国不怕死,就是总爱哭鼻子。”
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张盟,致公党长沙市委党员、湖南红网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曾主持节目:2003年《星空夜话》;2005年《夜阑书香》《签字》《爱心送考》《历史的声音-纪念抗战胜利音乐专辑》;2007年《真爱会客室》;2011年在长沙政法频道主持《撞击时刻》《励志田园》《政法报道》《八点开讲》《新闻风云汇》《风声》《千度大挑战》《观点开架》《政法调解室》《夜线》《全媒体大直播》等;2019年7月-9月在湖南交通频道兼职“胡椒舆论场”主持人;2019年8月入职湖南省红网,为湖南红网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