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奏响“学以践之”的扶贫“四部曲”

  四川武胜,一个嘉陵江畔依山傍水的县城。2013年,武胜县被确定为四川省各民主党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基地。在参与基地建设的三年里,致公党四川省委按照致公党中央提出的“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宗旨和理念,充分理解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刻内涵,将“学以践之”作为活动的最终目的和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先后在实施生态环保工程、改善医疗教育条件、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促进了武胜的社会经济发展。

  2015年下半年,全省各民主党派在武胜启动了“多党合作同心共建脱贫奔康”主题活动,目的是通过发挥党派优势,对口联系帮扶一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按照省委统战部的统一部署,致公党四川省委定点联系帮扶武胜县猛山乡双河村。在联系帮扶的一年多里,致公党四川省委精准脱贫规划、精准帮扶要点、精准扶贫对象,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内生动力、带动产业升级,奏响了一支“学以践之”的扶贫“四部曲”,帮助双河村于2016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四部曲”飘向双河两岸

  武胜县猛山乡双河村地处浅丘陵地区,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有耕地117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121668人,其中贫困户3087人,少数民族2人,低保66人,五保15人,党员60人,外出务工562人。农户收入主要靠传统种养殖和劳务输出,增收困难。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468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只有2280元,识别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

  2015年下半年,在接到定点联系任务以后,致公党四川省委高度重视双河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了联系帮扶的“四部曲”。

 

  2016419日,杨兴平在于武胜召开的“四川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暨基地建设推进会”上介绍致公党四川省委参与基地建设及定点联系双河村工作规划。

  省委会首先构建起由省委会领导、社会服务部门负责人和省委会下派干部组成的三级联系帮扶机制,深入参与双河村脱贫奔康工作。省委会主委杨兴平全面了解当地产业状况和群众所需所盼,亲自部署联系帮扶规划;省委会分管社会服务工作的副主委梁伟华和驻会副主委肖剑书多次率党内农业专家、企业家深入双河村实地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负责社会服务工作的办公室主任杨成和下派到武胜挂职的机关干部敬筠密切加强与乡、村两级干部的联系,跟踪百姓生产生活实际和村组发展需求,为联系帮扶工作的开展建立了扎实的工作机制。

  2016720日,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省统计局副局长梁伟华(左五)率“四个一”帮扶队伍赴双河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其次,省委会迅速组建“一组长一主任一专家组一贴心人”的“四个一”联系帮扶队伍,为精准扶贫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由办公室主任杨成担任贴心人,知名企业家但一雄任荣誉村主任,并组织农业专家、企业家等组成帮扶专家组,下派干部敬筠任组长,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贫困户的关心,让他们深刻感受社会的温暖,致公党“四个一”帮扶队伍成员均与21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增强贫困户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

  在机制和队伍建立完备后,为切实提高联系帮扶实效,杨兴平主委亲自确定了“定期到村调研、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定期回访帮扶效果”的工作要求,着力提高联系帮扶实效。在人手少、工作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省委会多次组织帮扶队伍到定点帮扶村去实地调研,详细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整村推进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以道路设施建设、塘堰修建、低电压台区的建设完善、产业经济发展壮大、人才交流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帮扶工作方案,并确定具体联系帮扶措施及时间节点,确保帮扶工作与本单位整体社会服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提高了帮扶工作的质效。

  没有产业支撑、缺乏青壮劳动力的问题怎么破?为了帮双河村摆脱困境,肖剑书副主委提出将“改善贫困村农业基本条件,发挥贫困村潜在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作为联系帮扶思路,协助双河村按照“13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制定了以“脱贫奔康”为目标,发展“晚熟柑橘、莲藕、香米”三个特色产业,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项建设,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贫困村向幸福美丽新村转变、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三个转变的工作计划,为整村脱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规划部署。

  201648日,致公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肖剑书(左二)率队赴双河村实地考察堰口整治、新建人行桥和低电压台区改造等项目。

 

  双河响起脱贫奔康的幸福之歌

  “四部曲”实施以后,致公党四川省委结合双河村的实际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培训和产业调优升级方面三管齐下,渐渐的“四部曲”像一支神奇的奏鸣曲,吹绿了双河的地里田间、吹开了双河老百姓的笑脸、吹响了一曲脱贫奔康的幸福之歌。

  “一定要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改善双河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分管社会服务工作的省委会副主委梁伟华这样认为。为了解决全村的道路硬化需求,致公党四川省委协调争取3910社共计3.5公里村道建设专项资金计119万元,彻底改善了村道连通度不高、村民出行不便、产业发展受限等困难,目前资金全面到位,村道已竣工完成。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妹仔、娃儿再也不用踩着稀泥巴上学了”。省委会还协调项目资金10万元,为双河村整治1处堰口、新建1座人行桥并改造维护1座危桥,完善了水利设施、改善了出行条件;协调项目资金5万元,对涉及7个组的低电压台区实施改造,解决了老百姓用电难困难,提升了全村电力水平。

  只有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改善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秉承着这个理念,省委会利用资源优势,加大对村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先后邀请双河村多名干部群众参加由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办的“致泸合作‘十百千’工程社区建设培训”和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格志科技等互联网企业共同主办的“互联网+扶贫+创新企业全省专题培训”,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进一步增强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

 

 2016712日,致公党省委办公室主任杨成(右二)与武胜县副县长罗林泉及各民主党派联系贫困村第一书记座谈,交流在贫困村设立社区基金工作思路。

  在产业调优升级方面,致公党四川省委将增强双河村“造血”功能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省委会组织“四个一”专家组成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指导帮助双河村实现产业发展。在乡、村两级干部和当地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双河村发展以连片晚熟柑橘和优质水稻种植为重点的种植产业,成片栽植晚熟柑橘品种300亩,创立武胜双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武胜双河种养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双河油砂香米”地方特色品牌商标,连同双河香柚、双河香藕、农凤香鸡、猛山醇香酒,打造“双河五香”电商产品,实现了网上销售。截止目前,已实现销售额近2万元。省委会还组织致公党员积极开展捐赠活动,为贫困户购赠土鸡苗200,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产业。

  20161月,致公党四川省委下派干部敬筠(左二)同猛山乡乡长谭良华等一道调研双河村村道建设需求。

  截止2016930日,双河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00余元,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医疗卫生和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得到有力保障,均有安全饮用水、用电和广播电视,29户贫困户高标准实现了“一超六有”脱贫目标。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5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6%,拥有了集体经济、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通讯网络、电商物流服务站、污水处理站和村史馆,高标准实现了“一低八有”的贫困村退出目标。

  杨兴平主委说:“我们还将继续关注双河村脱贫成果的巩固情况,帮助双河村增强持续造血功能,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使双河村成为当地村民安居乐业的一片热土。”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