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易志隆:支持我省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中共中央每年颁布的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独家产品,这些都为我省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提供了政策支持。

  但是,尽管我省乡村旅游呈现出一些新业态,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气和关注,却仍存在诸多不足,四川省政协委员、乐山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乐山市委主委易志隆经过调研,发现我省的乡村旅游目前还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一是缺乏政策引导,政策合力不够。乡村旅游的管理组织涉及旅游、农业、林业、国土、住建等多部门,尽管多部门制定了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支持政策普遍力度不足,且因政出多门导致政策合力十分有限。如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受土地瓶颈制约严重,项目落地艰难;农业和旅游部门关于星级农庄的评定标准不一,重复评定既浪费人力物力,又使农庄难以适从。二是开发水平不高,形式较为单一。因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产品开发多停留在餐饮、观赏、农事体验等层面,档次品味不高、接待规模较小、淡旺季明显、整体消费水平或配套功能差等现象较为明显。如各地“油菜花节”“桃花节”等活动期间普遍为旺季,游客基本的吃住行问题都难以得到妥善解决。三是服务体系缺失,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各地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多数为当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且缺乏相关旅游知识的专业培训,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方面存在短板,不能适应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需求。

  那应该如何助推我省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发展,易志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统一规划,引导健康发展。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持续利用的要求。加强全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和营销管理。各市州应该在全省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品特色,因地制宜的编制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点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建议省级相关部门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综合各市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针对性的制定我省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框架之中。规划中应尽量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势利导规划特色民宿区块,发展绿色旅游产业。

  (二)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制定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扶持办法和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尤其是民宿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和招商引资问题。二是应逐步简化工商、卫生、环保、公安、消防等多部门审批手续,降低乡村旅游发展办证门槛。三是可探索“以奖代补、政策引导”的方式,以适当的财政补贴引导各地村民和专业民宿投资者兴办民宿,对民宿经营户、民宿示范村、农村运动休闲驿站进行扶持。四是鼓励各市州在旅游资源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集中发展民宿群落,通过集中打造公共资源的方式摊薄公共事务管理和市场推广营销方面的成本,争取通过规模效益形成一些具有良好口碑和市场影响力的民宿特色区域品牌。五是各市州可以因地制宜,指导民宿业主、投资业主和各参与方在尊重和挖掘当地特色的前提下自主新建或改造民宿,将特色民宿打造为各地新的旅游名片。六是应尽快制定民宿技术标准,应根据各市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居住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探索制定涵盖民宿集聚区公共配套、外部环境、建筑和室内设施等方面的实施技术标准,同时最大限度地为特色民宿的发展留足政策和技术空间。

  (三)加强宣传,做好立体营销。旅游部门应加强业务指导,鼓励各市州根据自身优势开设特色体验项目和旅游路线,通过制作专题宣传手册,创建民宿专题网站,建立网络营销平台等形式进行统一营销推广。营销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内比较著名的旅游住宿预订网站及专门的民宿预订网站通道,并通过微博、小视频等营销手段提高民宿曝光率,打造民宿旅游“网红”品牌。应引导民宿加强与单位和旅行社的合作,积极承接单位工会活动、职工疗休养、野外拓展体验等项目,建立稳定客源渠道。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