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前,曾怀揣理想和抱负,漫游岷江流域的成都、眉山、青神、乐山,时间长达六年之久。期间留下了19首诗、4篇赋。李白的这段早期生活,为他后来成为诗坛璀璨的明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时期创作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等诗词也被世人广为传颂。同时也留下了“读书台”“磨针溪”等励志劝学的故事佳话,仅此,足可以彰显李白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学史,在我省历史上的地位。确立下四川不仅有三国文化、佛文化、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更有响当当的唐、宋诗词文化的地位。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彭清华书记明确指出,要发展旅游文化,为我们进一步实现“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指明了方向,也为四川旅游大省实现文旅融合进一步铺平了道路。挖掘四川文化蕴藏内涵,借助李白、杜甫、岑参、陆游、苏轼、郭沫若等诗坛名人,反映他们在川的早期生活,进而在国内外展示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迷人的风景名胜、淳朴的乡情、富饶的天府特色,不乏为推介四川、推介岷江流域旅游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
今年,2019年恰好是李白早期在川漫游生活的1300周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史书载:李白曾在公元719年至公元725元的6年间,登峨眉山,游平羌小三峡,并在清溪驿、太白亭写下了脍炙人口,以致成为今天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史》课本上分析的第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诗中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被历代名家赋予极高评价。借助这段时期的李白文化,推介宣传四川,进而擦亮四川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正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为此建议:
一、筹办李白早期文化1300周年纪念活动,展示唐、宋时期在川的诗词名人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旅游胜地需要丰富的文化内容支撑,任何风土人情、地域风光、历史沿革都与文化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诗人李白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骄傲。尤其在今天,在中央电视台连续开播“诗词大赛”以后,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拨又一拨的诗词高潮,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往往只重视了对省内有限的三国文化、佛道文化、自然风光的宣传,而忽略了唐、宋名人文化在四川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李白、杜甫、岑参、薛涛、陆游、苏轼、范成大、司空曙、郭沫若这些史上诗坛明星对四川这片热土可谓情有独钟。沿着他们的足迹,展示四川的文化旅游,模拟其他省、市以名人推产品、推特色的办法,推出《李白》《杜甫》《苏轼》《郭沫若》等专题片,最好能像《红楼梦》《三国演义》那样形成系列文化,介绍他们在川的早期生活,展现天府之国的锦绣山川。抓住1300年这个节点,错过了这个时机,任何再现这类名人成就的时间都略显牵强、苍白了。这些名人在四川的早期生活、诗词、情境都还在。峨眉山、平羌小三峡、锦江山、太白亭、磨针溪、浣花溪、三苏祠等都让人耳熟能详。抓住契机,推动岷江流域的文化旅游发展,也就牵住了四川旅游产业的牛鼻子,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事。
二、借助清溪驿、太白亭、青莲乡等地开展李白文化纪念活动。
清溪驿是唐代嘉州板桥溪、悦来乡一段岷江水域的故称,宋代时改称为平羌驿。至今,平羌三峡十里长峡内峰峦叠翠。李白出蜀时途经嘉州时所作《峨眉山月歌》,就在平羌三峡畔的太白亭。位于乐山城郊锦江山(现称顶高山)上的太白亭已经修复,已成为当地诗词学会诗友常常聚会之处。从这里眺望平羌三峡,江峡蜿蜒,碧波似玉,波急时如海涛,波缓时似明镜。由《峨眉山月歌》引发的李白之歌平羌,岑参之谣青衣,薛能之集江干,司空曙之赋凌云,不仅赋予了四川岷江流域滔滔不绝的文化底蕴,也同时打上了深深的李白文化,巴蜀文化烙印。青莲乡、磨针溪更是当地人缅怀李白文化影响极为深刻的场所。
建议宣传部门、文联、作协、诗词学会能在这带有浓浓文化特色的地方,开展纪念李白早期在川生活的一些活动,以争取到省内外更多的诗友、文学团体到四川参加纪念活动,旅游社团组织游客到这些地方观光旅游,缅怀先贤,重温历史,带动李白文化、诗词文化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与佛、道文化、自然文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达到将四川成都、乐山等地早日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之目的。
三、借助李白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推介特色农副产品。
历史上的平羌小三峡,清溪驿是必经的出川水路,客来货往交通频繁。由此,也形成了一条与之平行的清溪驿道。传说认为,峡旁的古驿道当年是为运送杨贵妃钟爱的荔枝水果所修。当年古驿道上红尘滚滚“颠坑扑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至今,古驿道旁的悦来乡荔枝湾尚存有几棵千年荔枝树佐证,所产荔枝仍被称为“官荔枝”。每年,当福建、广东及沿海一带的荔枝告罄时节,也正是北纬38°荔枝湾鲜果成熟的季节,由此填补了这号称“果中之王”的空白。“日啖荔枝三百颗”荔枝上市时,川内外大批食客蜂拥而来,为荔枝湾出产的荔枝、杨梅等出彩彰目。乐山市市中区政府每年在这个时节都会举办热热闹闹的“荔枝节”。同时,平羌小三峡由于水质优越,峡内出产的特色鱼长吻鮠(江团)、肥鮀鱼更显得珍稀名贵。
借助纪念李白在川早期生活,进一步擦亮四川文化的金字招牌,助推四川文化旅游健康、持久发展,同时还能推动乡村振兴又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间节点,宣传李白早期在川的文化足迹,会利国利民、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