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谈稳投资:完善好放心投资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副主委、

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谈稳投资:完善好放心投资制度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就当前形势下扎实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中的“稳投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

稳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郑鈜:完善好放心投资制度

 “稳投资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二是提升可预期的投资收益,激发投资热情。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郑鈜委员认为,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就是要强化放心投资的制度建设。应当针对投资者的担心和顾虑,以及现有投资制度规范的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加强制度建设,系统制定、及时修改和科学解释促进投资、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法规,通过构建严格、严厉的法律、纪律责任体系,禁止和惩处有关单位、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危害投资、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和保障投资者和企业的权益。

同时,加强促进投资、保护投资者权益系列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严格要求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落空,加大力度开展政府促进投资专项督查,督促政策执行得到法治的保护,受到社会监督。郑鈜委员说。


《经济日报》刊载的版面

郑鈜委员表示,提升可预期的投资收益,激发投资热情,就是要强化热心投资的制度建设。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投资者投资意愿不强的原因,既来自于自身投资和经营能力不足的限制,也来自于对未来投资与经营收益预期的担忧。

因此,郑鈜委员建议,一是要在政策保障力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对于政府支持的投资领域,应当在制度上保障民营投资、民间投资的平等地位,并适当增强对民营投资、民间投资进入特别、新兴领域的政策引导。二是要在产业政策布局和规划上着力,将产业发展的逻辑和效益更加清晰、具体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突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领域和新兴产业发展增长空间,提升投资者对投资成本收益预估的把控能力,增加投资者投资兴业热情。

(节选并转载自2020-05-21《经济日报》,原文标题《强化底线思维做好“六稳”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记者姚进,本稿修改了标题并增加了引文和照片,致成宣综合编辑)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