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致公党成都市委会主委、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罗霞接受采访 关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教授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主委、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罗霞
全国人大代表罗霞:
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致公党成都市委会主委、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教授,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加快成渝经济区交通一体化的建议,引起了不少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罗霞在今年关注的点也更细致,“高质量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经济联系势必会更加紧密,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会进一步加强,为两地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多重机遇。”为此,她建议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罗霞告诉记者,物流运输为城市生产、居民生活提供重要物资,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加强成渝地区物流的协同发展,能够实现相关国家政策叠加和资源汇聚,增强两地间产业基础、要素资源、创新活力的竞争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如何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罗霞提出,首先需要加快建设两地物流快速通道网络,提升成渝两地互联互通水平,比如支持开通成渝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区间巴士”班列,拓宽“集拼集运”模式适用领域等等,进一步提升物资交换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成渝地区对外物流通道高质量发展。“要发挥成渝西部核心城市整体优势,构建泛欧泛亚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罗霞表示,这就需要完善立体综合物流运输通道,她建议将成渝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全国的深度融合典范,加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与国内互联互通、沿江通道的运输衔接和货源交换,巩固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国领先优势。
2020年3月27日,青白江铁路港,中欧班列开行超过1000列。
同时,还要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统一运作”的原则,探索国际贸易服务、跨区域物流信息、跨境物流金融服务等综合运营平台,设置区域物流枢纽和分类节点。推动东南亚国家经成渝至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建设东南亚-成渝-欧洲的国际新型大陆桥体系,推动成渝向“亚欧”国际转运中心转变。
罗霞还建议,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多式联运的合作,完善顶层设计,在物流枢纽、物流通道、集疏运体系、技术标准、运行规则、市场引导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并推进多式联运监管和口岸合作,营造多式联运发展环境。
(节选并转载自2020-05-21《红星新闻》,原文标题《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成渝双城经济圈:建文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强物流协同发展》,记者李彦琴,本稿调整了标题增加了引文并作勘校,致成宣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