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四川省政协对口协商会上致公党员卢世伦、高善峰建言职业教育改革
  

    9月21日,四川省政协召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育现代产业技术人才”对口协商会。副省长罗强、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出席会议。

  应邀参会的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泸州市委会副主委、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卢世伦,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思想宣传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作了专题发言。

  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加上市场与社会各种因素影响,我省国企办技工院校数量急剧减少,面临着办学体制不明确,办学经费无保障,生源质量不均衡,中职生逐年递减等主要问题,卢世伦作了《促进我省国企办技工院校持续发展》的发言。他说,国企办技工院校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大国工匠”,为企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育现代产业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共有技工院校91所,其中,国企办技工院校24所,占技工院校总量的26.4%。国企办技工院校的最大优势是“企校一体、企校一家”,这一特性决定了双方能够在人、财、物、技等方面实现最大程度的互通共享,实施“学校即工厂、工厂即学校”的渗透融合模式,可以零距离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在培养工种、等级、数量、周期等方面,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提升学校对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能力,打造技能人才集群。 

  卢世伦建议,一是要健全支持政策鼓励国企举办技工教育在制度设计上,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企办学,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帮助国企解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产经营本质与参与技工教育事业公益性的矛盾。二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支持国企办技工院校发展。财政及教育部门对公办、国企办技工院校应一视同仁,按照办学规模和层次落实生均拨款、公用经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保障办学经费供给,鼓励和支持国企办技工院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建立利润代偿机制,增强国企办学动力。三是在招生方面给予国企办技工院校更多支持,建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国企办技工院校纳入当地政府职业教育考核体系,享受当地职业教育学校同样的生源分配权利。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在现实中,长期存在国家重视、社会轻视、地方浅视、学校短视、家长低视等现象,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长期不高,就读群体的自身荣誉感长期不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长期不足。针对此现象,高善峰作了题为《营造良好氛围 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感》的发言。他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体系,明确各相关方宣传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广泛、持久、创新、有成效、制度性的宣传大格局,积极营造重视职业教育、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像宣传网红一样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二是提升代表性技能人才政治地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比如,可选拔优秀的技能人才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工会、青联,还可以在五一奖章、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等重要奖项或荣誉评选时给予技能人才适当倾斜,增强技能人才自豪感、荣誉感。三是提高代表性技能人才经济和社会待遇,增强职业岗位认同。对政府认可的世界级技能人才大赛及全国性、省级技能大赛获奖者,应该在户口、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奖励,借此扩大社会影响等。四是减少社会偏见,端正社会价值取向。政府部门应带头破除“唯学历”的导向,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让技能人才拥有更多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