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大渡河上一颗耀眼的明珠——龚嘴水电站

 

  龚嘴水电站又称515水电站,相距乐山市区约90公里,位于乐山市沙湾区龚嘴镇与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之间,横跨大渡河泾流。水电站右岸属峨边县管辖,左岸属沙湾区地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它已完成了全部七台发电机组的装机发电,源源不断的将电能传输到四川各地。它是千里大渡河上最早亮起的一颗明珠,它那横亘在四峨山与小凉山之中傲然屹立的大坝,至今巍峨依然。

  龚嘴水电站开工建设于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阵痛,国民经济建设经过政策调整,已达到一定复苏。国家在考虑建设四川大后方,尤其是即将展开的大三线建设的同时,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于基础工业建设,龚嘴水电站也应运而生。

  龚嘴水电站建设在穿行于丛山峻岭中的大渡河上。大渡河全长1062公里,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最高峰果洛山南麓,全流域有近一半处于深山峡谷中,水流落差大、奔腾咆哮、声震长空。当它在冲出金口河大峡谷(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后,河道仍然湍急、狭窄。水量大、河面窄,具有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天然优势。它的泾流到了峨边、金口河后,又猛然遇到了横挡在前方的峨眉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以及小凉山的阻隔,原本可以一泻而下,浩浩荡荡进入成都平原南缘汇入千里岷江的流水,被猛烈地挡了回去,转了个“U”字形的大弯,龚嘴水电站就恰好建在这个“U”字形的前端。

  龚嘴水电站从1966年动工,1972年第一台机组投运,1978年七台机组装机完成投入运营,历经12年的艰难创业,为四川,为西南,甚至为新中国早期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在当时长江三峡水电站,甚至葛洲坝水电站都尚未建设或建成时,也就成为了中国水电建设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之一,第一台机组投运时在全国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被誉为大渡河上的一颗明珠。事实证明:它为后来四川经济的腾飞,为多年来仅仅依靠火力发电维持城市生活照明,维护工业建设产生了巨大效益,也为助推“天府之国”四川由农业大省逐步转变为工业强省、旅游大省,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为大渡河流域沿线城市、农村,从以往的贫穷、落后靠计划用电,经常拉闸限电带来了福祉。也可以说龚嘴水电站的建成,打破了山高、水深、流急,难建大坝电站的神话,也为今天大渡河上串珠成链的水电站的建成开了个好头,成为了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中,一朵盛开的鲜花,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在左右两岸都是刀砍斧削般,海拔近千米的悬崖峭壁中建成的水电站大坝高85.5米,约30层楼的高度,坝宽21.6米,坝长447米。每当电站旁边山坡上成昆线上的列车,由轸溪火车站进入,穿过长长的“白家岭隧道”,再由刘沟火车站冒出时,一眼就能看到雄伟的龚嘴水电站大坝了。一旁是高山,另一旁是湍急幽深的河水,坝后是一片汪洋似的水库,而这时水库水面距离铁路路基已经很近很近了。

  龚嘴水电站的建成投产,大大缓解了乐山地区甚至四川省的电能紧缺状况。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乐山几乎全靠燃煤的火力发电来运转,城市经常停电。六十年代初期,整个乐山地区仅有一个装机容量为2×6000千瓦的岷江电厂电源点,仅有一个35千伏的变电站和35千伏的输电线路。面临急需用电的夹江909工程,五通桥的308工程、511工程,眉山的505工程、6501工程,乐山的585工程、605工程,峨眉739工程以及已经投产的峨眉水泥厂、眉山车辆厂等三线建设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科研基地等重点建设工程的需要,电源供应已成燃眉之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下达了“加快龚嘴建设”的重要指示。1965年四川省建委党组也发布了《关于中央各部委在乐山地区1967年第一批歼灭战项目的通知》,明确要求龚嘴水电站必须在19663月开工,1972年竣工。接到通知后,时任乐山地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生产指挥小组领导的乐山行署副专员李兆亮,赵骅立即召集了乐山县(现在的市中区辖沙湾镇、轸溪、红星公社)、峨边县有关领导参加的会议,布置了招收建设水电站民工的任务。地处龚嘴水电站区域、大渡河左右两岸的轸溪乡红星公社及五渡镇的人民更是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奔赴水电站工地,组织物资运送到第一线。再后来,我小时候的同学草堂高中的学生,丁德容、谢光燕等毕业后也当上了龚嘴水电站的工人。水利电力部七局承担了水电站的基建工程及电机安装工作。

  龚嘴水电站是大渡河开发中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当时也是我国西南最大的一座水力发电站。建设龚嘴水电站是十分艰苦的,不仅需要筑坝拦截深邃、湍急、奔腾的大渡河水,单单开凿导流隧洞,面对沉睡了亿万年的震旦纪花岗岩石,坚硬无比,硬是一锤一锤,一钻一钻,一筐一筐,一车一车将隧洞向前推进,流血流汗就不用说了。就在几天前,当我再度来到这座大坝前,站在距离大坝约200米远的彩虹桥上,回想起四十多年前,龚嘴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投入发电后不久,报纸、电台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情景,我也曾带着沙湾太平镇中学的一百多名学生,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参观了大坝,心情是那样激动,此刻,仍然是那样受到震憾。当年,我们仅凭一张学校的介绍信就走上了大坝并进入到地下厂房参观,我相信面对这样浩大的工程,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到鼓舞的,至少,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人民创造的一个奇迹。

  龚嘴水电站建成后总库容量为3.1亿立方米,大坝后可控流域面积76130平方公里,它的年平均发电量达34.2亿KW。龚嘴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同时兼有过漂木和航运、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按照“高坝设计、低坝施工、厂房分设、明渠导流”的原则,大坝建有坝后和左岸两个厂房,当七台竖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相继投入发电后,漂木导流明渠也仍然能源源不断将国营乐山造纸厂需要的漂木运送到下游去。为减少泥沙对水轮的磨损,大坝溢洪道两侧还设有防洪排沙底孔和拦沙坝,年平均输沙量达2990万吨。至今我们看到的,装载有数十吨河沙,源源不断的汽车沿着乐沙快速通道、乐自、乐宜高速公路运往四面八方,投入建筑施工用的大量河沙,有很大部分都是从龚嘴水电站拦截沉淀下来的。

  龚嘴水电站按抗8级地震标准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建设大坝六年间,一共开挖了土石方277万立方米,浇筑了混凝土155万立方米。淹没了耕地245.7公顷,迁移人口4105人。工程总投资达5.22亿元。多条22万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并入四川电网发电后,仅10多年,它已累计发电3374.94亿度,实现产值24.7亿元,是当年电站投资的4.75倍。它在国家能源紧张,特别是四川电力短缺的情况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保障三线建设的供电,为四川经济的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它是大三线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家规划的十三大水能基地之一。它为带动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开发起到了“母体”作用。时至今日,它的上游已建成了沙坪水电站,下游建成了铜街子水电站,沙湾水电站,安谷水电站。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电站,仿佛是缀落在大渡河谷的星星,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