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中仍存在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程度不够、特色农业专用机械使用推广力度不足、节水节能省工省时机械未实现普及应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化新技术创新不足、集约化程度低、农机农艺难融合等问题,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建议:
1.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鼓励引导农民购买和使用智能高效、节能环保、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装备升级换代。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激励作用,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特别是加大特色农业机械推广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推动农机化优质、健康、快速发展。搞好培训,使广大群众能够全面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技能,成为行家里手。加大新机械推广扶持力度,对购置使用新机械的,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优先安排和扶持,并与销售单位签订售后服务合同,消除群众购机的后顾之忧。
2.进一步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突出农机社会化服务“一条龙”作业,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和规模,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加强村级服务组织建设,增强农机服务功能,建设村农机化服务队,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路子,实行企业化管理,不断扩大农机服务范围,壮大合作经济实力。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把分散于千家万户的机械、机手组织起来,开展有秩序有规模的机械化服务,形成“一家有机多家用,个体有机社会用”的新格局。加快农机化先行村建设,打造样板示范村,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作用。
3.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及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体,农机生产流通企业为补充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功能齐全的农机推广服务网络,推动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强化技术开发和推广,使农机科技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积极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的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满足生产需要。大力推进以机械化为主体的轮耕轮作制度,积极引导农民连片种植,实现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立足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实行科研推广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增加生产经营项目,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并通过提高农机化水平,带动农机工业生产的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新格局。
4.进一步加快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机和农艺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的。找准农机与农艺的最佳结合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种植,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显示农业机械的强大威力,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农艺技术得到实施、延伸和提高,保障农业的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