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我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成为加快患者康复的催化剂,那么所有的辛苦和付出就都值了。”2月5日下班后,董艳艳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当天的感受。那是她到达湖北黄冈的第十二天。
董艳艳,致公党临沂市总支部党员、临沂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出征前,她写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十二天里,她昼夜奋战在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董艳艳身后的那位患者,是重症组的一位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经传染了十几名医护人员。他的现状是如此严重:气管切开,意识模糊,全身的药物疹,大疱脓疱疮,高血压等等。隔壁床上的另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虽然神志清,但状况也不乐观,用着无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也只有80%~85%。翻身,吸痰,鼻饲,输液,测血糖,董艳艳一刻不曾懈怠。
俗话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董艳艳认真地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从治疗护理到饮食生活等等,事无巨细,每一件都需要严格谨慎。”每次从接班到下班,整整四个小时,一刻也未停歇,身上的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口渴难耐,只有忍耐。但是她坚定地说:“无论多忙多累,内心没有丝毫的倦怠和埋怨,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希望患者能尽快的好起来,能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也希望这场疫情能尽快过去……”
“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中国千百年来的古训,越是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越是要沉心静气;越是到了吃劲费力的时候,越是要凝心聚力。董艳艳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有时看到患者喘憋痛苦的样子,董艳艳心里非常着急,但依然会平静地尽所有努力安慰病人,鼓励他们进食,自己翻身,帮助他们了解病情、克服恐惧,提升信心、配合治疗。“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在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她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人文关怀去弥补,而这种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
董艳艳忙碌在抗疫一线的同时,也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致公党员的职责,她根据自己实际工作中的所见所思,撰写了《关于疫情防控的几点建议》,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意识、保护易感人群、早期中药治疗、加强日常护理四方面措施,尤其是对于轻症病人的治疗,建议中医中药提前介入,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董艳艳,以及像她一样奋战在一线的致公党员们,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脚步并不轻盈,却留下了最美的身影;呼吸并不通畅,却在脸颊留下了最美的印记。他们带着与疫情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毅力,用医者仁心谱写了守护生命的赞歌,践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致公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责任与担当!
感恩有您,勇往直前的“战士”,家国无限情,惟愿您们:卸下武装,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