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不法分子通过在酒店房间安装微型摄像头偷拍案件屡屡发生,并且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社会危害性极大。
此类案件的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法成本低,监管和打击力度不够。针孔摄像头属于窃视专用器材,生产和销售均有严格限制,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特许而擅自生产、销售属于非法行为。但目前众多电商平台上,针孔摄像头均可随意购买,且购买成本低、安装简单,获取偷拍视频并贩卖已形成一条风险较低的黑色产业链,一些不法分子眼见违法代价不高纷纷试水。此类案件一般是按照治安案件处理,处罚力度稍显过轻,未能达到惩戒警示效果。且因缺乏法律支撑,责任划分不明晰,导致监管和打击力度不够,案件频发态势愈演愈烈。
二、案件追查难度大,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此类案件隐蔽性强,只有消费者发现被偷拍才会报案,由于酒店住户流动性大,摄像头多为无线设备,追查起来难度较大。现实中,因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设备接受刑事处罚的案例并不算多,而且就算查处了相关不法分子,酒店也以“不是我安装的”为由很少承担主要责任,报警或与涉事酒店周旋都需较大的时间成本,导致消费者维权成为难题。
三、酒店管理存在漏洞,自我排查意识不强。不管多么隐蔽,针孔摄像头都是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只要认真检查就能发现,且摄像头探测检查设备也为酒店开展自我排查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住店客人隐私负责是酒店管理者应尽的责任,客房内出现针孔摄像头,暴露出酒店检查排查针孔摄像头的意识不强、管理工作乏力。
四、相关规定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明确。目前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和侵权行为惩处的规定相对笼统,操作性不强,缺少明确的责任划分标准。案件发生后,大部分酒店对于其房间中出现的摄像头都否认其事先知情,坚称摄像头是由入住该房间的其他房客安装,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针对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收缴、查封生产场所,销毁非法设备、器材,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督查活动,规范酒店经营管理,检查房屋内设施、设备,确保入住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已经发生的偷拍事件不能放任酒店内部消化,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惩处,遏制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网站监管,加强对非法视频上传网络的审查力度,切断传播途径。持续开展净网行动,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传播、收看非法获取不雅视频和偷拍侵犯隐私权等情况,发现线索及时查处。
二、加强酒店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酒店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设立住客安全隐私检查员,配套摄像头探测检查设备,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推进酒店隐私安全检查制度化、常态化。强化酒店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住客隐私安全指导,提醒住客隐私权受到侵犯时的办理流程和各方责任,帮助住客增强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三、完善立法,明确主体责任。建议从法律法规上对住客隐私权的保护进行系统规范,明确摄像头安装实施者、网站管理者、酒店管理者等的责任划分标准,为住客维权提供法律依据,畅通渠道与手段,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倒逼酒店履行保护住客隐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