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更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实现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实保障。
目前,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不畅。网上办事渠道不畅通,大量业务还必须到窗口办理。二是政务信息共享和集成程度偏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 多层级、跨部门的政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与集成,导致数据的重复采集、一致性差等问题。三是面向公众的个性化与精准化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政务服务的有效性、实用性还难以满足公民、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为此,建议:
一、借鉴新加坡经验,强化整体政府理念。2017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My Info,公众可以将个人、家庭等方面的信息和证明材料都在线予以保存,在申请各类在线服务时调用,而无需重复提交和上传。政府部门在审查居民的服务申请时,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就可以调用这些资料。建议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通过开发相应程序,实现信息整合和政务服务的一体化,让信息代替民众“跑腿”,使民众的政务服务体验升级翻倍。
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共享。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处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进行设计,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送达等流程,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做到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再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
三、完善网上政务服务的体制机制。根据实际建立工作体系,推进区(市)、街道(乡镇)、社区(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将各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诊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导网上政务服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做好宣传推广和引导,探索建立用户运营、市场运行机制,方便更多群众通过网络获取政务服务,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认同感。
四、推动政务服务精细化向基层延伸。按照统一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的标准,推进乡镇、村居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承接、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的能力。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充分利用共享省政务信息资源,重点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领域,开通镇街、村居政务服务页面,集中公示可办理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提供办理入口和网上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