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赵登超:加强特色经济林轻简化经济型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的建议

  经济林产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2017年全国经济林产品产量达1.8亿吨,经济林种植与采集业实现产值1.3万亿元,作为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结合的作用愈加明显,在增加绿色资源、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我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特色经济林多在地形复杂的丘陵山区栽培,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地块间坡度陡、种植密度大、管理粗放,生产大多以人工为主,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导致品质下降、经济效益降低,进而影响经济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适宜于特色经济林的轻简化、经济型农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解决当前经济林产业生产中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高的问题,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为农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一、研发方面。针对特色经济林种植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条件,研发爬坡越障能力强、地形变化适应强的作业通用底盘;围绕用工强度大的除草、翻地、施肥、喷药和果实采收等技术环节,研发远程遥控、自动避障、对靶与仿形等核心技术,优化提升施肥、除草、施药、采收等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根据我国地形特点,鼓励科研院所(计算中心)、企业(农业机械公司)和农民创新改造小型农机具,使实用性能更加适合经济林产业发展需求。同时,重视小型农机具研发人才培养,加强对小型农机具使用的技术培训,为小型农机具的研发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推广和应用方面。加强对研发及优化改进装备的作业性能测试与评价,形成针对丘陵山区特色经济林的轻简化成套生产装备,提出装备设施配套技术规范和经济型机械化生产模式,在集中种植区进行应用示范。重视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完善配套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三、保障方面。根据经济林产业现状,对进入衰老期的老残果园进行品种改良或重新建园,积极推广矮化宽行密植、肥水一体化等现代化栽培模式,为产业的机械化实施提供可靠的平台,加快经济林产业小型机械化与生产农艺农机融合。提倡经济林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为单位,适度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解决因地块太小造成的窝工、机械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