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傅丽萍: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遇到三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振兴,是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举措。当前,我省聚焦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三方面问题,亟待予以关注: 

  一是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长期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但目前来看,“分”的作用比较明显,“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仍然占据较大比例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困难不小。2018年我省土地流转面积3433万亩,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但土地流转面积只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7.3%与全国水平持平,远低于浙江、江苏等省份60%以上的水平土地流转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的助推剂,我省规模化流转土地难度较大的问题,制约了规模化、职业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和推进。 

  二是农业“新六产”发展融合度不强。产业融合大多是一二、一三、二三产业的融合或各类主体之间的“物理连接”,像龙口市威龙公司这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化学融合”的终端型“新六产”企业少之又少。受电商运营和物流成本较高、专业电商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县域农村电商发展效果不够好,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建有网上店铺并运营顺利不多,主要还是依托微信朋友圈、QQ群等自媒体售卖,难以形成销售规模。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多,但发展不规范、覆盖面小、服务功能单一、股权设置简单等问题突出,如何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进入市场这一核心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三是基层推进农业现代化活力不足。首先,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进城务工人员不愿回、不想回和高端人才引不来、拉不进的困局其次,随着年轻人力人才资源的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趋势日渐加重,即使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但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与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相差甚远。第三,农业生产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利润低我省水果、蔬菜等种植业又有人工操作环节多精细化要求高、机械化普及难的特点目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农业仍然不是基层创新创业的优先选项,许多规模农业主体是其他行业老板们的“娱乐型”“玩票型”投资。 

  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村承包地流转率。大力宣传“三权”分置政策,打消农户顾虑,引导农民放心流转,安心进城务工、落户。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土地价格评估和流转土地指导价格发布机制,强化流转管理和服务。学习借鉴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加快建立完善可行的粮食家庭农场考核及退出机制,将茬口安排、适时收种、安全用种用药、外围沟清理、秸秆还田、生产管理、场容场貌等纳入考核范围,让基层土地流转逐步进入法治化、市场化轨道。 

  二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土地托管半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合法经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和效率,降低社会化服务组织设备购买成本。 

  三是进一步整合农业“新六产”发展合力。提高部门协同度和资源整合度,在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农村创业等方面扩大政策普及面出台更多具有吸引力、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细化政策解读,提振基层信心,降低风险成本充分调动基层推进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进城人员、高端人才回乡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