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要重视“三个三”

  促进乡村振兴,关键要强化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重点培育好“三种人”、激活“三块地”、用好“三块钱”。 

  一、着力培育“三种人”,强化人才保障,解决好乡村振兴“谁来建”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村老龄化和留不住人的问题更加突出。推动乡村振兴,要做好乡村育才留才引才文章,重点培育开发好“三种人”:第一种人是职业农民。实施乡村振兴,目的带动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第二种人是领头雁。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实施者,素质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据调查,全省村书记约70%以上为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60%以上年龄45 岁至 60 岁。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思想守旧、缺乏市场头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推广济南章丘区三涧溪村、淄博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经验,着力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配齐配强素质过硬的村级干部队伍。第三种人是外来人才。当前,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鼓励优惠政策,如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将所有基层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在全省率先实行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直评直聘”等政策。建议将政策继续“下沉”,针对农村制定类似优惠政策,吸引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经济文化能人、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发展,让这些新农人、农创客将工商资本、市场信息、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城市文明带入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二、着力激活“三块地”,强化土地保障,解决好乡村振兴“动力活力”问题。第一块是承包地。目前农业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高、生产率低、回报率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省土地流转率仅为40%左右,比全国低,与南方江浙相比更是低20多个百分点。以淄博为例,桓台县马桥、田庄镇土地流转率达到56%,而与其相邻的高青县高城镇(苑西村)流转率仅为16%,群众内部零星土地流转每亩300元,而外来粮食经营大户流转老百姓要价1000元,超出种粮受益。因此,建议继续在提高农民认识和加强政策引导上下功夫,加强对土地流转价格的指导,引导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块是宅基地。目前农村“一户多宅”、大量宅基地闲置、大量农房空闲破败问题突出。这些宅基地属于农村建设用地,建议充分利用这些闲置土地资源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通过探索宅基地有偿转让、有偿调剂、有偿收回等方式,用于发展乡村民宿、养老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如淄博市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内的刘家坡村与企业合作发展民宿经济,按照每平方米60元的标准,以一套1-1.5万元价格,由村集体统一回收闲置宅基地,有企业统一改造农房,村集体按20%股权分红,其中5%受益留作村集体,15%受益村民分红,既实现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又达到村容治理、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多赢。第三块是集体建设用地。目前农村还有许多废弃工矿地、闲置校舍、厂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零碎分散,但是累计起来数量很大。建议考虑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这些闲置的零散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置换到田园综合体、工业园区、城郊附近,有效解决建设用地问题。 

  三、着力用好“三块钱”,强化资金保障,解决好乡村振兴“无钱办事”的问题。第一块钱是财政金融的钱。一方面,通过政策和考核导向,引导区县将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真正向乡村振兴项目倾斜。要加强对各类涉农资金项目使用绩效监督,对资金使用效果、项目效益发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资金拨付支出到位、项目建设质量过硬、政策效益发挥到位,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做实做好。另一方面,要利用好金融支持。当前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应研究制定充分利用上述改革成果促进金融资源下乡的配套政策。一是农村融资平台建设问题。农发行属于政策性银行,要求农业基础设施信贷承载主体为融资平台公司。目前全省只有少数市县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多数区县项目支持受限。建议加快农村融资平台体制改革,在各区县尽快建立健全融资平台公司。二是目前承包地和宅基地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缺乏完善的评估、抵押、登记、交易体系和统一的市场。建议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法律、评估、担保、公证等专业中介机构为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提供法律咨询、产权评估、融资担保、交易公证等配套服务。三是政银保合作,保险公司收费偏高。保险公司按照贷款金额收取客户3%的保费,同时保险公司委托外部机构调查再收取贷款金额1.5%的服务费,两项合计4.5%,政府部门虽补贴1.5%,但还有3%需要企业承担,即使该行按照一年期基准利率给予贷款,则企业融资成本也将达到7.35%,相对较高。二是工商资本的钱。积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更多的改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活力。三是农民或村集体的钱。农民或农民合作社可以采取众筹方式获得资金,村集体和农民利用自己的房屋、土地等资源做置换,企业给钱,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