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心战“疫” 天津致公党员、干部在基层社区值守(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 全市已有 62名致公党员、干部在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小编将广大致公党员、干部值守社区的抗“疫”日记和心得体会进行了收集、摘录,谨此感谢他们在寒日里的坚守与付出!

葛婧 致公党河北区委会党员,河西区陈塘庄街道办事处干部。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注定特殊的春节,在全国人民阖家欢乐的日子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已经悄悄打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葛婧提前结束休假回到工作岗位。
社区是基层防疫工作的主战场。她作为一名街道干部更应该走在前,做在前,坚决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线。每天提前到达值守站点,和上一个班次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居民情况,是否有外地回来的居民,是否有新增隔离病例等等。无论风雨,为进出小区的居民进行测温、对来访人员、车辆进行登记。尤其是出入小区的车辆,认真查看车内人员人数,登记检查做到不漏一人。
根据小区全封闭管理的要求,为小区常住居民发放小区出入证,这个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也是小区封闭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只有尽快发放到位,才能真正做到封闭化管理。她在社区与社工一起,给居民登记入册,核实信息。不能前来的居民,她更是送到居民家中。保证每一户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到出入证。小区封闭管理的时间长,有一些小区的居民出现了很多情绪,更是在工作中不配合,她也是耐心地回复,细心地做好防疫的宣传。
由于她所在的科室是街道的防疫指挥部,除了在社区值守以外,她还在为疫情的其他工作而努力。不定期的接收公安系统分配的名单,按照要求逐一电话联系,询问姓名、现住址、是否去过武汉等地、抵津日期等信息,认真核实。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在社区开展武汉来津人员医学观察工作,进行汇总按时上报名册。定期走访辖区内的7家酒店,核实营业情况。每天与辖区5家养老院进行沟通,询问老年人身体状况,督查养老机构落实“全封闭”管理工作情况。
所在辖区有一对老夫妻,老奶奶身体不便无法下楼,儿女们都不在身边,把老爷爷给急坏了。老爷爷找到居委会说明了情况,葛婧得知情况后,与区民政局积极沟通,配合民政局解决这对老夫妻的困难。经过协调,为这对老夫妻申请了居家养老的配餐服务,解决了疫情期间这对老夫妻的吃饭问题。
从上岗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一天假期,没有一句怨言。家人住院手术也只是打了几通电话,没有回家,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她认真地和家里说明了社区防控的情况和现阶段的重要性,家里人也是十分理解并全力支持她的工作,让她不要担心家里面的事情,保护好自己、守护好辖区内的百姓。
她认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防控新冠疫情的一点五线,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抓好防控管理第一道屏障,做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沈焕君 致公党河北区委会党员,天津市住宅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测绘中心科员。
2020年新春,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的爆发和蔓延,新春没有掀开传统的剧本,而我们却迎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为了响应一线公务人员下沉到社区进行防疫工作,作为天津市住建委一名基层公务人员,一名致公党党员,我主动报名申请加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中去。为抗击疫情履行职责,贡献力量!
1月28日,我接到了光复道街昌海里党群服务中心电话,核实身份,安排工作。电话中,我表示没有任何问题,坚决服从安排,保证完成任务。
我主动申请到社区值守,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我爱人是名医务工作者,大年初二就返岗值守。接到电话后,我们夫妻就与双方父母商量,把年仅3岁的孩子交给他们照顾。“门外就交给你们了,要发挥你们的自觉与担当,门内就交给我们了,守住家门,等你们安全回来”,父母的几句话,朴实暖心,却给了我们夫妻俩莫大的支持!我想,这就是非常时期,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家庭的担当与所为吧。
我下沉的社区是光复道昌海里社区,面对小区陌生的环境,我积极地找同班执勤的党群服务中心同志了解情况,摸清小区的居民住户数,外来人员情况,审计署宿舍所在楼位置等,将这些情况牢牢掌握在心里,同时做好记录信息。为确保安全无隐患,小区没有设置临时帐篷,每天在露天环境下站着,为保证值守期间不离岗,基本不喝水……。
现在正值外地务工人员返津高峰时段,每天遇到的情况都不相同,我们始终主动与居民以及返津人员耐心沟通,使防疫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的保障!正如天津电视台报道那样,我们天津人生性中有九河水滋生出的乐观热情,更有逆袭破浪长风的勇气。
在新冠病毒面前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捍卫者
捧出手中温暖而坚定的阳光
迎接城市每天都在焕发的生机
为我们可爱的家乡
为我们的兄弟武汉
为我们敬爱的祖国
恢复往常的模样
汇聚能量 助力前行!这是我一名致公党员的社区值守日志!(图文: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