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云南
致公党云南省委会派员出席“华侨华人与云南抗战”座谈会
  9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的华侨华人与云南抗战”系列活动之一“华侨华人与云南抗战”座谈会,云南省两名尚健在的南侨机工——102岁的翁家贵、99岁的罗开瑚同陈嘉庚长孙陈立人,以及海外嘉宾、爱国侨领后人等出席座谈会。致公党云南省委秘书长杨萍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修筑滇缅公路,平均每公里要牺牲3个民工;道路之艰辛,近半南侨机工牺牲在路上。”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录片中的解说词,充分说明了当年南侨机工回国参与抗战的艰辛。 

  1000多名南侨机工长眠在崇山峻岭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目前云南健在的仅有两位南侨机工——生活在保山102岁的翁家贵和生活在昆明99岁的罗开瑚。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学者陪同下,两位老人先后来到西山南侨机工纪念碑和省博物馆参加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现场

南侨机工抗战历史专题展览开展 

  “这个,是我!”在省博物馆蜿蜒之路——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展展板前,翁家贵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自己。这是展览中离现在较近的一幅图片,摄于2004年,主题是重走“滇缅公路”。1939年,在滇缅公路修通而国内缺乏驾驶员和修理工的情况下,3200多名华侨青年在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的招募下回到祖国,在滇缅公路这条抗战后勤大动脉上冒着生命危险抢运军需物资,3年多时间累计抢运50万吨。 

  在展览中,被工作人员搀扶着的两位老人,便是最好的“解说员”,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到在海外华人团体的宣传和鼓舞下回到祖国献身战斗的激情。看着滇缅公路地图,两位老人还记得当时在这条道路上付出的艰辛。“疟疾横生、下雨路滑难行,很多华侨在滇缅公路上付出了生命。”翁家贵和罗开瑚走过一幅幅展板,蜿蜒的滇缅公路就是他们用血肉走出的路。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名单”是整个展览中最让两位老人动情的展板。“政府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我们的同伴都在上面。”罗开瑚扶了扶眼镜框,抚着名单说。  

  蜿蜒之路纪念展中,首次披露了部分珍贵的二战影像资料和历史照片400多张、历史文物100多件,全面回顾了海外赤子以生命为代价捍卫祖国独立尊严的艰辛历程。 

    (部分文图素材来自:云南网、春城晚报 )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