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下午,在“2015年京滇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活动”中举行的“首都科技创新企业推介与对接活动”在昆举行。
活动由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胡启相主持,北京市科委高新处处长汤健、文科处处长李国光,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兰平,云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张红云、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金振辉,致公党云南省委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高波等参加活动。
胡启相
胡启相谈到,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昆明的综合性大学西南联大,通过文化、教育、科技等来维护未来的国家发展,储备栋梁之才,培养出很多科技人才,后来也创造了优秀的科技成果。云南,从过去一个落后的地区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包括生活、科研等条件已是今非昔比,我们通过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几个方面携手加强合作,期待着在未来的发展中,好的企业、团队、领军人物能够向西南联大时期的大师们一样,真正地带着感情,带着你们的成功经验来帮助我们,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尚冠军
首都创业导师、孵化器及文化创意企业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北京创客帮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冠军介绍,创客总部首创“靠谱协同创业圈”的理念,创立了“业务对接+组合投资”协同创业孵化模式,帮助创业团队解决场地、产品、人才、市场、资金等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下一步如何发展,模式依然在探索中,未来希望在精准打磨产品、增加种子投资方向下大功夫。
吴传炎
雷士(北京)光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传炎表示,近年来国内有关“智慧城市”的讨论非常热烈,而智慧照明成为公司切入智慧城市的突破口。“对于城市而言,光与水、车、路等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智慧照明可以与城市的文化产业、节能等方面进行有效对接,成为提升城市价值的重要手段。”
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磊用“开放”“包容”两个词介绍了“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第一,开放。创新创业面临的政策环境需要开放,作为创业孵化平台,尽可能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产业链服务,为企业提供服务;第二,包容。特别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初创型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更包容的环境和容错机制,政策环境上需要引导为主、自律性组织为主,开展自律性的管制,针对资本市场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包容发展,包括天使投资等。
谢萍
东道品牌创意集团总裁谢萍表示,品牌源于专业,东道拥有从策略到设计、再到制作落地的完整产业链,核心服务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国际化的设计和品牌管理之道,帮助客户构建卓越的品牌体系,协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塑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属于中国企业的优秀的品牌形象和人文风格。
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莉,从“资本+空间+服务”这三个维度讲述了东方嘉城的孵化逻辑。许莉认为,众创空间的基本组成需涵盖空间、服务和资本三方面。就空间而言,这是对创业经济贡献最小,但活法最好的业务模式;服务是最难赚钱却是创业者最需要的,是真正改善国家创业环境的核心;而资本作为引擎,能够助力和加速企业成长,然后分享股权增值的长期收益,与空间和服务完美结合打通了价值链条。
活动现场
太库(北京)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表示,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持续升温,创业趋势及思路也在随之出现转型升级。作为一家专注于孵化器运营管理和科技企业动态成长的专业机构,太库不仅为创新企业提供成长平台,更重要的是致力于打造高效运转的创新企业生态系统,构建“互联网与产业之间的联接”帮助入孵企业对接技术,实现要素流通,从而带动产业升级。
发言结束后,京滇两地双方进行了探讨交流。
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教授刘杨对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了介绍,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第二批认定的科技园,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科技厅、教育厅的帮助下,打算打造三个平台,一是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众创空间;二是联合8所高校共同把呈贡做成青年的创业新城;三是基于云南的特殊情况,欠缺人才的问题,考虑怎样把北京的人才引到云南,为云南的经济建设服务。
彭杰
云科致公实力众创空间运营总监彭杰表示,云南在互联网创新方面有一定的落后,但是如果有农业等一些云南擅长的项目需要对接,一定积极配合,诸如云南白药、神龙集团等。
致公党云南省委、省科技厅及相关企业代表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