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浙江温州市委会“五水共治”监督调研组第1小分队暗访龙湾黑臭河
5月下旬,致公党温州市委会“五水共治”监督调研组第1小分队赴龙湾永中街道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行动,暗访龙湾垃圾河、黑臭河治理现状。行动由温州市委会副主委、小分队队长金丽琴带队。
调研组实地查看了龙湾区永中街道的8条河道和沿线居民的排污管网建设情况。通过现场查看和与居民的交谈,行动小组发现部分河道淤泥清污、河道保洁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永中的衙前河,河面宽敞、河水清澈、河岸绿化、河长制标牌明显,但也有几条河道河面保洁做的不够到位。
调研组对沧上河南头湾处的河水进行了取样,带回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室进行水样微生物检测。检测发现,水中菌落总数为6.5×106 cfu/mL,大肠菌群MPN>238000/L。按照国家标准,菌落总数>105 cfu/mL的为极不清洁水,取样河水为其10倍,极度不清洁;饮用水新标准规定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取样河水为其几十万倍,这说明河水粪便污染非常严重,极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一旦蔓延,后果十分严重。
调研组认为,目前,龙湾区“五水共治”工作已全面推进,也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配套还需完善。市政管网、泵站、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管无水”和“有水无管”情况在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性有待加强,治本工作任重道远。
二、要素保障力度还需加强。随着治水项目全面铺开,资金需求大幅增加,工程技术支撑与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均影响到项目推进。
三、长效机制建设有待健全。由于人员、资金、制度尚未及时跟进,存在部分工作长效管理难以落实,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雨污水管网及河道等日常管理养护机制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成果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