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锦涛同志2011年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的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核心的“同心”思想,是对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对多党合作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重要指导。深入学习和领会“同心”思想,积极推进“同心”行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同心”思想主要强调理想信念上的共识,道路方向上的一致,具体实践上的协力。思想上同心同德,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上同心同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动上同心同行,就是要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同心”思想的核心是“同心”,只有思想上的“同心”,才能保证同德、同向、同行。当前,全国统一战线队伍正在掀起学习“同心”思想,贯彻“同心”行动的热潮。作为参政党,在这次活动中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使全体成员在思想上确实达到“同心”的要求。
一、和中国共产党“同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鲜明特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各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政治信念,是各民主党派几十年来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历程中,取得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政治共识。1948年“五一”节前夕,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召开新政协会议,协商建国大业,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并拥护,从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致公党单独发表的《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宣言》中明确指出:“中共在中国革命艰苦而长期斗争中,贡献最大而又最勇敢,为全国人民起了先导和模范作用。因此,这次新政协的召开,无疑我们得承认它是领导者和召集人。”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才能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着中国人民不懈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各民主党派自已的正确选择。
“同心”思想强调多党合作的根基在于具有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存在的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我们学习贯彻“同心”思想,就要牢牢把握“同心”这个核心,不但从情感上“同心”,更要在政治上“同心”,行动上“同心”。只有做到“同心”,才能始终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坚持正确的教育引导,真正做到同德、同向、同行。学习贯彻“同心”思想,不是简单地口号式活动,而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人心工作。要使全体成员能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就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进行必要的“同心”思想教育。
一是要加强历史“同心”教育。翻开多党合作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拥护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协商制定《共同纲领》,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分证明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同心同德,在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实践中不断增进政治共识。学习多党合作历史,进行历史“同心”教育,不断巩固全体成员的政治道路认同感,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
二是要加强光荣传统教育。要学习、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增强抵御西方“两党制”“多党制”影响的能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只有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强大合力。作为参政党,只有在目标追求上与中国共产党高度一致,才不会迷失前进方向,才能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团结奋进,才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三是要加强党章、党史教育。《中国致公党章程》是各级组织和全体成员开展各项党务工作的基本准则。《总纲》规定: 中国致公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履行参政议政职能。通过学习党章,提高成员对本党性质、地位和任务的认识。同时把学习党章和学习党史结合起来,引导党员端正入党动机,激发政治热情,增强作为一名致公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最大限度地将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真正做到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