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努力打造“同心”行动品牌工程

      

  “同心”工程是中共中央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宗旨,齐心协力帮助解决边远山区、贫穷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民族民生等突出问题的一项重大工程。胡锦涛同志曾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胡锦涛提出的“同心”思想,是新形势下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同心”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深刻揭示了“同心”是统一战线价值追求的最核心体现,深刻表明了“同心”是统一战线鲜明特色最集中的反映,深刻指出了“同心”是统一战线作用发挥最重要的保障,为统一战线打造“同心”品牌,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统一战线“同心工程”品牌的提出和实施,为社会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对照致公党江苏省委近几年来在社会服务领域与“同心工程”相关的工作,结合自己工作中接触的部分,对如何参与“同心工程”有以下感受:

  一、结合自身特色发挥合力优势,打造“同心工程”品牌

  致公党江苏省委自2003年倡导发起,以“致力扶农、教农民上网、为农民造福”为宗旨的“致福工程”,截止目前,已在江苏建立了82个县、镇、村培训点,实施八年来累计免费培训农民近20万人,取得了良好社会影响。我们在参与毕节试验区“同心工程”建设中,为拓展“同心工程”智力支边的广度、深度,结合多年在社会服务工作领域开展“致福工程”的经验,在先后两次深入毕节地区调研的基础上,决定2011年在毕地区海子街镇、沙土镇两地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工作。当年发动党员捐赠总价值228000元的电脑、投影仪设备和全套课桌椅,建立“致福工程”培训点。为使该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将该信息化培训项目成功推进到毕节地区,需要在项目落实上下功夫,我们在项目的选择上坚持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倾听当地领导群众的意见,争取切合实际,将“致福工程”培训特色与当地实际需要结合起来,避免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同时对具体项目科学设计、指导当地负责同志精心建设、规范管理。在毕节沙土镇培训以来,运行效果良好,群众积极性高涨,本来只能容纳25人的培训教室每天都来了30多人,该培训点每期培训村干部及种养殖大户24人,不仅成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如何获取市场信息、选择创业致富渠道等培训和网络平台,而且强强联合,将江苏致公最有特色的社会服务品牌成功推广到毕节地区,使得“同心工程”的智力支边理念进一步拓展。

   二、思考“同心工程”思想内涵,拓展自身社会服务工作广度

  2011年,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提出,集全省统一战线之力,开展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积极为沿海发展提供政策、人才、智力和资金支持。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这是我省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崭新实践,是与中共省委同心同向同行的生动体现,也是贯彻中央统战部打造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同心品牌决策部署的重要措施和抓手。把握深化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的着力重点。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需要全方位、立体式的支持,其中加强人才工作,特别是人才、智力的支持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提及人才,这恰是致公党江苏省委近三年来在社会服务领域进行的主要探索。自2009年以来,致公党省委依托于海外联系广泛的特点与优势,以引凤工程为载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密切联系具博士以上高学历、高层次海外学子,向他们介绍我国、我省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提供回国就业创业的信息和机会。引凤工程”举办三届以来,已联系120余人次海外学子回国来江苏,有25名回国就业创业,其中落户江苏省的有18名。

  自江苏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江苏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践行“同心”思想以来、如何开展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成为致公党江苏省委在社会服务工作领域的新目标。20129月,“引凤工程”特地组织了海外留学人员沿海行活动,本次沿海行是致公党江苏省委首次就推进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举办的专项招才引智活动。活动以对接沿海开发人才需求、服务江苏沿海发展为主题,组织海外留学人员考察南通汽车及相关新兴产业基地、盐城风电装备产业基地,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通过本次沿海行活动带领留学人员开展参观考察、对接洽谈、座谈研讨走进沿海、了解沿海,旨在为有志于回国发展的海外英才和江苏沿海三市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搭建高效务实的对接洽谈平台。江苏省委统战部部长罗一民在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推进会暨第三届“引凤工程”沿海行启动仪式上评价:“作为‘引凤工程’主办单位,致公党江苏省委将以这次活动为重要契机,深化同沿海三市党委和政府部门的联系,进一步调动全省致公党员的积极性,发挥联系海外广泛的特色,为沿海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是江苏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江苏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践行‘同心’思想、开展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我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沿海开发开放,培育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具有积极意义。”

  、主动创新,开创组织“同心工程”活动新形式

  长期以来,民主党派基层支部参与“同心工程”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党内的专家及企业家的智力和资金优势,做一些帮扶性工作,这种活动形式存在持续性不强、凝聚性不够的问题,难以调动起全体基层党员的积极性。2007年,致公党常州市综合支部,响应市委会“根据自己支部特色开创支部社会服务工作品牌”的建议,针对本支部人数少、对学校比较熟悉的特点, 15名支部党员决定每年捐资一万元、在常州市兰陵中学建立“同心·致愿社团”,决定连续捐资十年,成立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成才。党员们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掌握的社会资源,为社团成员提供各种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的机会;从接受资助的第二年开始受资助的学生就每年举行一次校园爱心义卖,拍卖社团成员爱心物品,获得的善款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学生。如今,该同心社团的影响力已经走出常州,传递到青海玉树、广西龙胜、贵州毕节等地。“资助奖励发展”的崭新运作模式,传递爱心的强大感召力,继兰陵中学后,2012年花园中学等又相继与致公党常州市委结对,“同心·致愿社团”已由当初的一个发展到每个区一个,申请加入“同心·致愿社团”的学生越来越多。“同心·致愿社团”正成为越来越有影响力的助学品牌工程,先后被评为常州市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优秀项目、市教育局团工委表彰“创新性项目”特等奖,被致公党中央2012年授予的社会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常州市委会通过创新参与“同心工程”活动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同时在当地建立起了“同心社团”的品牌形象,这种连续性的有生命力的活动模式值得在省委会在基层社会服务工作中推广。

  综上所述,“同心”行动作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著名品牌,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内在要求。我们在社会服务工作领域,要准确把握打造“同心”行动品牌工程的基本要求,明确“同心”行动品牌基本内涵,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基本标准,以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等为主要内容,以有影响、见实效、能持久的活动为重要支撑,在工作中继续注重结合自身特色参与“同心工程”,思考“同心工程”内涵指导工作实践,创新“同心工程”在基层活动形式,以实现参党与执政党同心,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党同心、党同人民群众同心为最终目的。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